在献血过程中,谷丙转氨酶(ALT)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筛查环节,也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意义主要在于筛查潜在的肝脏损伤或疾病,从而降低输血传播感染(如肝炎病毒)的风险。很多人可能对这项检测的意义并不了解,甚至在被告知谷丙转氨酶水平偏高而无法献血时,会感到困惑或担忧。本文将解读谷丙转氨酶检测在献血中的作用以及它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意义。
谷丙转氨酶是什么
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中的酶,主要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因此,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何献血前要检测谷丙转氨酶
●筛查肝脏疾病
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升高与多种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等。在献血前检测谷丙转氨酶,可以有效筛查出潜在的肝脏疾病患者,避免因输血传播这些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疾病,而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往往是肝脏受损的早期信号。
●保障输血安全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但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血液中存在传染病的病原体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异常,可能会导致受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输血相关疾病。虽然现代献血筛查已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原体检测,但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可以排除那些肝功能异常的血液,从而降低输血风险。
●减少血液浪费
在血站的实际操作中,谷丙转氨酶检测还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如果在献血前通过谷丙转氨酶初筛排除了不合格的血液,就可以避免后续不必要的血液采集和检测流程,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采用谷丙转氨酶初筛的血站,其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采用该检测的血站。
谷丙转氨酶检测的标准与方法
●检测标准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019年版),献血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应≤50U/L(单位/升),才符合献血标准。这一标准是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保护受血者的健康。
●检测方法
谷丙转氨酶检测通常采用速率法、比色法、干化学法等方法。速率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谷丙转氨酶水平。此外,丙氨酸底物法(属于速率法)与干化学法检测谷丙转氨酶操作简便,通常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适合在献血现场进行快速筛查。
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的意义
●谷丙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炎
虽然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受损的重要指标,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献血者患有肝炎。许多生理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饮酒、熬夜等。因此,如果献血前检测发现谷丙转氨酶偏高,献血者不必过于紧张,可以在休息好后再次检测。
●谷丙转氨酶正常也不代表完全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谷丙转氨酶检测虽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检测肝脏疾病的唯一指标。一些肝脏疾病可能在早期并不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项目(如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来综合判断。
谷丙转氨酶检测在献血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献血安全性
谷丙转氨酶检测作为献血前的初筛项目,能够有效排除早期肝功能异常的献血者,从而提高血液的安全性。这对于保护受血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经输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受血者造成严重危害。
●提升献血服务满意度
研究表明,采用谷丙转氨酶初筛的血站,献血者的满意度更高。这是因为谷丙转氨酶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减少了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而给献血者带来的心理负担。
谷丙转氨酶检测在献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筛查肝脏疾病,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减少血液浪费,提升献血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虽然谷丙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献血者患有肝炎,但这项检测仍然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
献血是一项充满爱心的行为,而谷丙转氨酶检测则是保障这份爱心能够安全传递的重要防线。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流程,我们才能够确保每一袋血液的安全性。
(梧州市中心血站 吴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