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纪荣兰 通讯员 黄晓燕)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青年人才培育、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举措,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实践。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见效,一件件暖心实事的扎实推进,绘就了一幅“民生暖、发展兴、人心齐”的温暖图景。
架起“就业桥”稳岗位
近日,在蒙山县城北易地搬迁安置区老乡家园就业帮扶车间里,壮族女工黄薏英与瑶族女工李代梅娴熟地加工丝绸。“多亏‘金牌就业管家’帮我们匹配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黄薏英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以就业为纽带,积极开展“乐业梧州”服务发展、才耀西江、强技兴梧、高质就业等四大行动,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其中,市“金牌就业管家”设立在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和长坪瑶族乡的两个就业服务站,今年上半年累计发布岗位8100多个次,服务瑶乡群众1500多人次。
截至6月底,我市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增就业1730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98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25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65%、83.15%、77.38%,均超时序进度。
织起“社保网”惠民生
“以前办社保要两地跑,现在通过‘跨省通’专窗,3分钟内就办理完成了。”在广东佛山务工的壮族青年覃先生说。
我市持续拓展“社保通”跨省合作,已与9省(区)的18个城市建立跨省服务合作机制,累计为6300多名跨省流动的各族参保群众提供跨省通办服务。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92.23万人、24.89万人、28.33万人,基本实现各民族参保人群全覆盖。
此外,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把99家基层快递网点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为3.59万名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今年1至6月发放各项社保待遇48.44亿元;通过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为企业减负9604.5万元,既保障了各族群众基本生活,又为企业发展助力。
搭起“技能梯”促发展
蒙山县瑶族青年黄斯华通过参加“六堡茶师”劳务品牌系列职业技能培训班,系统掌握了茶叶加工、品控和电商销售等技能。现在,他已成为当地茶企技术骨干,并带动本村各族乡亲提升制茶技艺。
今年1至6月,市人社部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企业需求,大力实施各族群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4683人(含少数民族21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48.52%;累计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2万人,技师以上1808人。
同时,我市通过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联盟,开展访企拓岗、校园双选会等活动40多场;并编制发布《六堡茶产业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累计认定产业人才485人(含少数民族47人)。目前,全市技术技能人才累计超40万人,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各族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切实维护各族劳动者合法权益。目前,全市已建立67个基层调解组织,实现乡镇街道劳动关系仲裁调解服务全覆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超95%。今年以来,已为971名劳动者追回欠薪3550万元,为各族劳动者公平就业、共享发展、和谐共处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