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7月14日

人才是盘活乡村的“金钥匙”

田一月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硬仗,需要集聚产业管理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勠力同心,共同攻坚克难。

俗话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毕竟,地里的庄稼得有人科学种植,村里的产业得有人细心培育,村民的日子要过得红火,更离不开能干事、会干事的带头人。

而想让人才往村里跑,得先把门槛放低、路子放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这一点,梧州做得有声有色。根据有关媒体报道,梧州琢磨出“三个一批”的招数,把村里藏着的能人都挖出来:地里种得好的、手上有绝活的、返乡搞创业的,挑出最拔尖的;在外打工挣了钱的、念了大学想回家的、懂党建的,一个个给请回来;实在缺人的村,就敞开大门招人,不管你是城里来的还是邻村的,有本事就欢迎。

通过这些办法,近年来,我市已将3.6万人纳入乡土人才库管理,搭建135个乡土人才驿站,开展各类人才回乡交流活动,通过面向社会发布公告、组织线上线下报名、资格审查和面谈、公示备案等程序,累计公开选拔村级储备人才8510名。

当然了,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硬仗,需要集聚产业管理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勠力同心,共同攻坚克难。

我们要坚持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做法,邀请农业专家到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让乡村的“土特产”变身“金招牌”。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大力引入电商人才,帮助农民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乡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无缝对接。

我们也要打造“田间课堂”,创新探索沉浸式体验教学,通过抓流动课堂建设、按需点单授课、人才资源利用、本土课程开发,将教学课堂做到变“室内学”为“室外学”,变“漫灌式”为“滴灌式”,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变“单一化”为“特色化”,以此来培育本土“土专家”。

我们更要制定出台鼓励人才扎根广阔农村的激励政策,努力打破“唯论文、唯学历”的偏颇做法,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为基层服务,探索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特点、有利于吸引各方面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体现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导向,让更多的“田秀才”“土创客”登上荣誉舞台。

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的人才息息相关。我们只有以更大的格局招引人才,以更好的平台育优人才,以更活的机制用好人才,以更优的服务保障人才,才能激发乡村人才“活水”,让乡村振兴的乐章奏响最强音。

--> 2025-07-14 田一月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100921.html 1 人才是盘活乡村的“金钥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