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满意”系统就没反应,只有“满意”才能提交?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省某地群众反映,当地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一星和二星的“不满意”评价无法提交,只能打三星以上的“满意”评价才能提交。据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群众反映该问题,从2024年1月起,陆续有群众遇到这一问题。媒体调查后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不仅如此,群众提交的评价也无处可寻。
“好差评”原本是网络电商平台设立的评价制度,其设立的目的在于把服务体验、商品质量的评价权交给消费者,倒逼商家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各地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引入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政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好坏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这种评价机制旨在收集办事群众反馈的意见,对工作中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进行调整,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企业和群众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好差评”制度产生的鞭策和激励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政务服务提供者,本职工作干得出色,获得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收获群众好评,是一种有成就感的精神鼓励;反之,“差评”是一剂辣味的提醒,警醒工作人员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持续提升便民利民水平。就此而言,“好差评”制度无异于监督的利器,让群众行使监督权利更有底气。
在上述事件中,当地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的评价功能,本应是给群众提供一个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政府部门感知社情民意、聚焦办事难点的宝贵窗口,却仅允许提交好评,拒收差评,让群众的监督权沦为摆设,明显偏离了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初衷,影响了政务服务的效果,也不能真正替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事实证明,只有开门纳谏,尊重群众监督权利,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政务服务才能不断收获好评。在这方面,我市政府部门的做法就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例如,为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我市创新推出“政务服务体验官”“我陪群众走流程”等制度,秉持“群众”视角,收集“挑刺”意见,对政务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敢于较真、敢动真格,传递出一种开放、平等、温暖的态度。由此可见,疏通群众反映的办事痛点、堵点,让民声直达、民意直通,无疑更能顺应民心,更好促进职能部门整改提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政务服务的优劣,评判权在人民群众手中。无论被批评还是被表扬,都应理性看待,每一个好评都值得珍视,每一个差评都值得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