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日前,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技艺贴上“国字号”名片

http://www.wzljl.cn    2014-12-16 09:32    作者:记者 赵洋    来源:西江都市报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名录。这意味着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将贴上“国字号”名片,获得文化部门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有业界人士认为,入选目录的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包含了“精制”工序,这有利于缓和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和现代制作工艺之间的碰撞和争论。

    文化部门将做好传承传播工作

    在名录中,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与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等茶叶制作技艺一起,列在“传统技艺”一项。

    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是苍梧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劳动创造及智慧结晶。在过去,六堡茶初制基本由农户完成,鲜叶采摘下来后经由杀青、揉捻、沤堆(堆闷)、烘焙、复揉、干燥,然后蒸压装箩,堆置陈化而成。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传统六堡茶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独有的“红、浓、陈、醇”特色,成为中国黑茶种类中的佼佼者。

    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也一直在苍梧县六堡镇及周边地区延续至今。2008年,传统的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苍梧县文化部门表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订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

    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念存在碰撞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引发梧州茶界高度关注。

    经过十多年发展,六堡茶产量已超过万吨,品牌价值超过12亿元,六堡镇已有超过7万亩的茶园,从事茶叶种植农民合作社30多家,梧州市有大大小小经营六堡茶的企业和商家260多家。

    在六堡茶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业界却一直存在传统和现代制作工艺之争,即坚持使用老祖宗摸索出来的制茶经验与茶叶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两种不同发展观念之间的碰撞。

    部分代表着现代制作工艺的六堡茶企业认为,代表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的“农家茶”看重历史文化宣传,但茶叶产量及质量控制不稳定,对产业长远发展不利。

    不少“农家茶”茶农茶商认为,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工厂茶”割裂了六堡茶的历史传承,不利于产业发展。

    这种争论在今年下半年达到了顶峰。12月初,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三项标准,并于2014年12月30日实施。三项标准对六堡茶毛茶和成茶的制作工艺、产品特点等进行了规定。根据标准,六堡茶的保护对象为经过两次发酵的精制茶,而使用传统制作技艺制出的六堡茶将被界定为“毛茶”,也即半成品茶。

    由此,六堡茶因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没有增加现代工艺流程而入选非遗名录,却又因为没有使用现代工艺,而被排除在地理标志产品之外,不能称为“六堡茶”。

    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说:“这是一个悖论,用传统制作工艺生产的六堡茶,今后或许不能在公开销售或宣传推广中称之为六堡茶。”

    “农家茶”可奋起直追

    难道六堡茶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是对立的吗?14日下午,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科科长吴平对记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前者保护的是茶产品,后者保护的是传统技艺。两者能同时进行,互不相悖,安化黑茶就是一个例子。”吴平介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包含了杀青、揉捻、沤堆、初蒸、发酵、复蒸、干燥、晾置、加压、陈化等手法。“这意味着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与现代制作工艺一样,同样有二次发酵等精制工艺,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吴平说。

    据悉,近年来,“工厂茶”与“农家茶”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工厂茶”日益重视历史文化宣传,而制作“农家茶”的茶农和茶商们也逐步接受机械化生产,批量生产茶业。

    吴平认为,从六堡茶制作工艺发展而言,目前“农家茶”与“工厂茶”均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摇摆前行,只是后者的步子迈得更快,走得更稳。

    吴平说:“其实两者差距不大,‘农家茶’大可奋起直追,可以自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荣,还应参照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标准,不断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赵洋/文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wzkb106580009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冷空气来袭 未来三天我市最低气温低至3℃
·20余份作品入围梧州旅游形象宣传片创意文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以苍梧县蒙山县为试点
·飞车抢夺再现梧州街头 警方抓获两名嫌犯
·男子在网吧拾获银行卡取现16000元被判刑
·被征地农民参保迎高峰 资料不全影响办理
·团伙深夜街头贩毒 民警严密布控"一窝端"
图片新闻
第二届梧州毽球团体赛
“越野骑士”蒙山比身手
梧柳高速尖峰顶隧道挖掘日进三米
贺州马峰龙井古建筑
星期天的法院里 乱摆乱卖何时了
有趣的服装文化节
捐赠物资 爱心义诊
蒙山县越野摩托车比赛精彩表演
梧州市中老年广场体育艺术比赛
金菊杯第一届最热广场舞大决赛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