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熊桂清
6月8日下午2时40分许,二级肢体、智力残疾的考生小岳在父亲陪伴下来到十五中参加考试。小岳长得高大、腿脚也不灵便,走路的时候左右轻微摇晃,考务人员扶着小岳走进考场,帮他拉开椅子,等他慢慢坐下、坐稳,安心等待考试开始。
同一时间,二级肢体残疾的考生小苏和母亲一起来到岑溪三中参加考试。小苏身材矮小,双手虽然不能灵活自如地活动,但腿脚灵便、走路快。外语开考前,她一脸从容地自行走进考场,考场里摆放着她惯用的特殊桌椅,桌子较普通课桌椅矮了数十厘米,便于她用脚答题。
上述场景,在今年高考期间每天上演。
今年5月,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出台《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旨在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便利。小岳、小苏成为全市首次在高考中享受合理便利的考生。
根据有关规定,今年高考,各有关部门人员合力为小岳、小苏搭起“绿色通道”。每个科目开考前,小岳、小苏由监护人陪同优先进入到考场,考务人员守候在考场前,完成相关考前检查后,搀扶、引导两名考生到座位准备考试;各科目考试时间合理延长,其中语文科和综合科延长45分钟,外语科笔试部分和数学科延长36分钟;考试延时期间,考务人员组织、引导同场考生安静离开考场,不对小岳、小苏答题造成影响。
外语科目考试结束前,小岳的父亲岳先生回想陪伴小岳参加高考经历,十分感恩考务人员提供的便利:允许他驾驶助力车搭乘儿子进入考场;值勤人员帮忙搀扶儿子下车;考点工作人员专门安排儿子在阴凉的地方候考;考务人员细心地扶着儿子提前进入考场……岳先生表示,不期盼儿子考得好成绩,但希望儿子排除万难参加高考的行动能敦促每一个健全的孩子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