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市疾控中心的技术人员现场抽取泳池水做进一步抽检化验。 (陈素雅/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周桂凤)进入7月,梧州市的公共泳池和不少小区的游泳池陆续向市民开放。昨日上午,除了采用桂江流动水的梧州市游泳场外,梧州市卫生部门对梧州市辖区其余12家陆上泳池启动了2015年的泳池水质检测。经初步检测显示,部分游泳池强制浸脚消毒池余氯含量或未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监督检查泳池水质已成常态
据了解,梧州市辖区目前共有13家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泳池。除位于水上的梧州游泳场外,其余12家均为陆上泳池,其中仅三祺城恒温泳池尚未对外开放。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游泳池水余氯含量要在0.3-0.5mg/l范围内,浸脚池水余氯含量要在5-10mg/l范围内,且须四小时更换一次。此外,人工游泳池在开放的时间内每日须定时补充新水,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0.3-0.5mg/l。
记者现场咨询了七家泳池的负责人,他们大都表示泳池采用循环系统,每天在入新水的同时过滤旧水,大约20至30天达到一次整体换水。另外,使用泳池专用的消毒剂片,每天消毒大概一个夏天只需1500元左右,因此要符合国家规定并不难。
而梧州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三科负责人介绍,对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常态工作,他们每年都要对开放的游泳场所的量化、检测报告公示情况、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情况、池水水质卫生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而泳池的卫生等级、每次抽检的情况,泳池应在门口主动向市民公示,方便市民监督。
游泳者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监督员介绍,从今年现场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梧州市游泳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较去年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游泳池卫生管理者卫生意识薄弱、卫生管理不到位。根据初步检查显示,可能存在强制浸脚消毒池余氯含量未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情况。
负责抽检的疾控人员介绍称,除了泳池水质外,强制浸脚消毒池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如果其余氯含量未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则不能起到浸脚消毒的作用,反而会污染池水。部分泳池经营者或消费者将浸脚池误作洗脚池,也偏离了消毒的本意。
疾控人员还释疑,泳池水的细菌总数高不意味着一定会引发疾病,但如果游泳者免疫力比较差,或身上皮肤有伤口,就容易被细菌感染。卫生监督员建议,广大游泳者入池前要自觉进行冲淋,经浸脚消毒池消毒后再进入泳池;带好游泳镜,以减少泳池余氯刺激眼睛;游泳者要爱护游泳场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据梧州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透露,本次抽检的结果出来后,将于近期向市民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