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学员与残疾人士进行了解交流。高云/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高云 通讯员 韦僖旻)聚焦工厂的现代生产工艺、关怀庇护工场里的残疾人士。7月8日上午,梧州日报社小记者暑假新闻实践提高班(A班)学员走进梧州市日新塑料实业有限公司,工厂员工、“阳光家园”的残疾人士都成为他们的采访对象。摆开架势,学员们越来越有记者风范。
为残疾人自强不息赞叹
当天上午9时许,带队老师做了简短的采访要求后,小记者学员们开始检查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手机和采访本等装备,分组进入厂房,迅速进入采访状态。小记者学员们手持相机边走边拍,生产线上忙碌着的机械手、厂房穿梭的货运车、装配车间埋头工作的工人等等,都成为学员们相机里的主角。
进入日新公司的“阳光家园”,小记者学员三三两两地围在残疾人士旁边进行采访交流。第一次与残疾人士面对面采访,小记者学员张淏森有些紧张,“昨晚我就想了好几个问题,可一开始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问起,幸亏我们采访时有老师从旁指导,增加了勇气。”
小记者学员张羽颇有记者“天赋”,他仔细观察了残疾人士的工作场面后,围绕着他们的工作要求、收入和生活态度等内容,一连采访了几位工人,并逐一拍摄了他们的生产照片。小记者学员黄宇东采访完毕,躲到角落,蹲着把本子垫在膝盖上做笔记,“刚才我采访了一位残疾人阿姨,用手机录下了我们的对话。”
一次采访,就是一次小记者学员与残疾人朋友们交流与沟通的过程。通过采访,小记者学员对残疾人工作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正视现实、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有了新认识,首次的现场新闻写作质量颇高。小记者学员何月盈一气呵成,稿子条理清晰,还不忘加上电头,得到了带队老师的肯定。小记者学员朱栩瑶在短短的30分钟内,竟然交上了一篇长达数百字的新闻。
小记者学员岑睿嘉的笔触较感性:“正如‘阳光家园’的名称一样,在残疾人士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忧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微笑。”小记者学员程戴仪写道:“我们要尊重残疾人,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初学摄影知识
连续两次外出实践采访,小记者学员都举起相机拍摄,但拍摄的照片是否就是新闻照片?怎样做好摄影报道?当日下午的《摄影基础知识》、《新闻摄影技巧》课堂上,梧州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陈健新给小记者学员们进行讲解,介绍拍摄角度、景别、用光、构图等相关基本知识。
“拿好照相机,是拍出好照片的第一步。”陈老师说,一手按快门、一手固定机身,拍出来的照片才更清晰。这不,小记者学员梁琮豪手持相机拍摄竖构图照片的姿势还是错误了,陈老师及时纠正说:“尤其是在竖拍图时,应该用左手来固定、右手按快门。”而提到摄影构图的黄金分割线、黄金分割点,小记者学员梁航铭举起手机,找出了构图线功能。“参加小记者寒假班后,我的文章登报了,这次要专心学习拍摄技巧,争取拍出好的照片后也能见报。”梁航铭说。
据悉,2015年梧州日报社小记者暑假特训营(B班)、暑假新闻实践提高班(C班)报名工作仍在继续,有兴趣的家长可拨打18607742662、18007746386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