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百花冲曾是百花盛开、适合郊游的山冲,历经变迁与发展,成为了人口聚集的居民区。如今,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这里将掀开新的一页
【地名故事】老街盛世焕生机
2016-03-18 10:09   西江都市报   记者 黄颖盈

    百花东路与百花西路统称百花冲,坐落在绿树成荫的北山脚下,随着2015年百花冲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这里的住户即将开启全新的生活篇章。

    现在的百花冲,一座座打上时光烙印的老房子紧紧地依连着,好像森林中的树木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而拼命往上攀长,街道显得狭窄又有些凌乱。行走其中,看到的是一幅幅画面各异的市井生活画卷,但无论如何,你很难将这老街与百花冲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联系起来。

    那么,百花冲之名因何而来呢?

    百花冲之名由来已久

    韩愈诗曰:“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描写了一派春色大好的山水丛林之景,花开遍地,争相斗艳。梧州作家严佳宜在收录于《梧州街巷寻踪》一书的文章《百花路》中提到,金榜题名进士的梧州神童石邦柱在梧州旧城北门外一条山冲游玩时,有感韩愈诗歌中的意境,灵机一动,遂给这条山冲赋名“百花冲”。

    据《梧州市志》,石邦柱的中榜时间是在明朝弘治壬戌(1502年)年间,可见百花冲之名由来已久。

    可谁也不曾想到,百花冲本是风光旖旎的郊游好去处,竟在清代变成了梧州府衙血迹斑斑的刑场。据严佳宜在《百花路》中介绍,康熙年间,反清复明活动持续不断,反清军队多次进攻梧州城,结果被清廷打败,败军俘虏因而被悉数押至百花冲屠杀,死者不计其数,百花冲也因此成为当时老百姓谈之色变的恐怖场所。

    待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乱以后,作为刑场之用的百花冲才逐渐恢复平静。一些躲避战乱、灾荒的移民选择靠近梧州商埠的百花冲休养生息,为解决饮用水问题,居民合力在冲口挖建一口井,这便是百花井的由来。

    两百多年以后,辛亥革命风起云涌,百花冲再次血流成河。1911年,梧州在两广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不料政权落入旧官吏及立宪派之手。同年11月18日,广东民军首领王和顺应梧州革命派之邀,派手下大将巫其祥带民军近300人声援梧州革命。民军船队驶至梧州城南门外书院码头时,遭到广西军阀陆荣廷派兵水路伏击,民军当场被打死近百人。现场被俘虏的40余个民军,外加在城内被镇压逮捕的50多名革命者,即日被押往百花冲刑场残忍杀害。至当年12月底,在百花冲内被杀害的革命志士超过400名。

    翌年,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陆荣廷迫于革命舆论压力,假惺惺地“作法”、举行追悼大会来安抚民军烈士家属,而梧州民众则自发到百花冲祭奠烈士,冲内洒满了洁白的鲜花、纸花,百花冲因此又被称为白花冲。

    彼时,人心惶惶,不少百花冲居民移居别处。直到上世纪20年代,梧州拆城墙开马路以后,城内外街巷连成一片,百花冲才又恢复了生气。

    老街道将迎来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逐渐安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百花冲终于一扫阴霾,成为城中人口最集中的居民区之一,冲内两至四层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66年,梧州市城建局还兴建了东接白云山路,西接百花路的百花隧道,打破了百花冲长久以来三面环山的旧面貌。隧道可供人昼夜通行,兼备防空作用,在每年洪水期间,更是梧州河东市区的主要通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梧州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拓宽,百花冲的常住人口数量骤减。百花冲作为老街道,居民住房老旧、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其建房时因未经科学规划而埋下的安全隐患也显现出来,成为了典型的城市棚户区。

    2015年,百花冲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铺开,乘着项目实施的春风,冲内880多户3000多人齐齐迎来了“出棚进楼”的大好机会。

    3月10日,记者从白云路经百花隧道在百花冲走访时看到,冲内的岔道与石阶甚多,星星点点的绿树与蒿草点缀其中,房屋大多两层以上,一门一户,门窗虚掩,年迈的居民还喜欢倚坐在门前台阶闭目养神。偶有助力车呼啸而过的声响,过后又迅速回复到恬然安静的氛围之中,深巷里不时传出广播节目的声音,细细倾听还能捕捉到某户人家的家常絮叨。

    今百花东巷1号就是原百花冲口,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的石伯,今年已近90岁。当他向记者忆述曾听说冲口有过一口百花井时,旁边不少年纪稍浅的街坊纷纷打趣道:“你一定是老糊涂了,这里可从来没有过什么井。”可见,百花冲与百花冲井的由来,已经在许多现住居民的记忆中淡去。

    “现在只有我和我孙子住在这里,但屋子有四代人共同的回忆,从丈夫母亲的那一辈起,我们就开始在这里生活了。”家住百花冲东一巷34号的李秀英今年90多岁,她因见证了百花冲内房渐多、路渐宽及人渐稀的过程而感慨:“新房子、新环境固然好,但人情味难寻,人最难改变的也莫过于习惯。”

    百花冲内现在像石伯伯与李婆婆这样年迈的老人怕是不多了,但对于曾经在这条老街道生活、成长的老梧州人来说,这样的眷恋与不舍应该是相通的。

    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颖盈/文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自治区和我市相继召开大会传达贯彻“两 ...
·我市部署今年棚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互补优势深化合作 广东茂名市来梧推介特...
·市财政部门通过公务卡制度加强公务支出监控
·梧茂两市制定合作方案深入推进区域交通 ...
·恒祥豪苑与嘉洋小区之间打开的道口被重 ...
·市绿委会出台方案鼓励干部群众参加春季 ...
·店家更名贵宾卡变“废卡” 消协:不要盲...
·黄俊华到藤县龙圩区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夏郢镇答涓村扩大种植铁皮石斛规模
龙圩区一影楼老板跑路?派出所已介入调查
春困来袭交通事故频发 必要时应多停车休息
梧柳高速架桥施工
气罐泄露爆燃 民宅火光冲天
丰富蒙山镇北楼村“四季花海”景区景观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