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陈智锐
社区处于基层一线,是党在城市执政的基础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4月,市委启动“千个支部万名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时代理念,落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的宗旨要求,谋求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经过两年的实践,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入社区,走近群众,走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路子。
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更畅通
在活动中,全市党员干部按照市委提出“五个清单”工作法,依托文件清单、报到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评价清单,学习领会要求,把握需求导向,落实服务项目,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做”、“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的要求。大家通过组织统一报到、坚持到社区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特长、技能和资源无偿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搭建起民心沟通的桥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个电话或者拿着司法局的介绍信就可以到社区报到了,非常方便。我是一名律师党员,我可以为居民义务打官司,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正立律师事务所党员梁理宁没有想到,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可以这么方便轻松。进社区报到以来,她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蓝天社区居民解决了一批小区收费纠纷,促进当事人与物业管理方之间的沟通理解。她的调解服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有力维护了社区和谐。
“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机关党组织带动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一批厚植民意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一批机关党员干部在进社区为民服务中成长起来;成千上万的群众微心愿在活动中梦想成真;不计其数的群众呼声得到倾听、回应……随着一大批困扰社区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双报到”活动既拓展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也让党员有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体现党员价值的平台。
群众对党员服务更满意
听到一两回好评、得到一两个称赞不难,难的是每个社区都说好、每个群众都满意。在“双报到”活动中,我市机关党员成为社区群众身边的“热心人”,各报到单位党组织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少社区与报到单位党组织一起,以问题为导向,以回应群众关切为依归,创造性地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报到单位共同设计更符合社区民情实际的通联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为民服务品牌,设立各展所长的服务岗位,实现“双报到”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特色化,以过硬的服务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科学机制推动活动常态化。万秀区云龙社区以“双报到”单位为主导,动员共驻共建单位、小微企业孵化中心成员单位等11个单位共同成立“云龙社区‘双报到’(共驻共建)单位党建工作联席会”。报到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轮流担任联席会负责人,以季度为单位召开工作例会,总结通报前一季度联席会工作,研究部署下一季度主要工作,不仅解决了当前活动开展的问题,还要解决常态化推进的问题,以务实管用的机制推动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品牌活动实现服务精准化。长洲区灏景玥城社区统筹“双报到”资源,创建“私人定制微服务,在职党员助圆微梦想”品牌活动。在职党员根据特长、意愿,推出服务群众菜单,按照“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模式开展为民服务。在热心党员和爱心人士帮助下,一个个群众“微梦想”在“月圆中秋·灏景玥城关爱之夜”、“阳光感恩·红色重阳游”等满载温情的社区活动中成真。
——特色载体促进服务多样化。长洲区丰业社区活用辖区资源搭建网格信息收集站、小区工作站、社区调解站、党员义工服务岗,在职党员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进站、上岗,共同收集民情信息,合力研究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小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报到单位及党员共落实公共需求项目1097项,落实家庭帮扶项目3760项目,落实个人心愿5023个,一大批困扰社区居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得到了解决。
社区工作开展更有保障
大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洁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社区租借在老城区的旧邮政局旁边办公,办公环境很破旧,服务面积只有60平方米,群众来办事都挤在破房子里,很不方便。现在新建的社区办公用房有650多平方米,设有8个功能室、9个服务窗口,社区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社区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也不同了。”
“双报到”活动促使报到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有序向社区倾斜,报到单位和在职党员成了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坚强后盾,弥补了社区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的不足。市委、市政府采取购买、新建、产权置换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展了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大会战,只用了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全市57个社区的服务场所全部实现了提质升级,面积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标准化的服务设施。在社区硬件提升的同时,社区干部收入待遇也得到了稳定提升,社区专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党建专项经费得到落实。活动给社区干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使得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我们以前‘寄人篱下’,工作说话没人听,现在做事众人帮,感觉底气更足了,工作比以前有劲了。”王洁华对“双报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倍感自豪。其实,“双报到”活动不仅让社区工作人员有底气,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得实惠。长洲区幸福社区老居民陈彩玉逢人就说,“双报到”活动让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群众办事更省心省力。
实践证明,“双报到”活动是新形势下我市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一种具体而有效的载体,能够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与团结凝聚群众有机结合起来,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满足群众需求结合起来,把创建社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结合起来,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督促落实,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全面过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