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人领养“形象树”到家家户户有“微花园”,近年来,龙圩区大坡镇夜村村的绿化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这些,离不开村民的自觉性,也离不开村里制定的生态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近日,记者来到大坡镇夜村村,发现村里各户几乎都有一个“微花园”,园里种着玫瑰、九里香等鲜花,庭院绿、阳台绿、村道屋旁处处绿,看到村里焕然一新的面貌,村民马金花喜笑颜开。
因为孩子尚小,不能外出打工的马金花只能在家找些手工活贴补家用,闲暇时也爱操弄些花花草草。今年初,驻村第一书记陈丽动员村民买些花草盆栽来装点阳台,她马上就报了名。在她家二楼的阳台上,记者看到,几株名为鸿运当头的鲜花特别抢眼,凤仙花含羞欲放,整个庭院看起来整洁雅致,“这些花草盆栽都是我们自发筹资购买的,有了‘微花园’,家庭环境也美多了。”马金花说。
此外,该村蛤鼻嘴自然村16户村民及各个村小组代表,还在村委四周种植上了代表自己的桂花树、玉兰花等“形象树”,经过两年多的成长,这些“形象树”长势喜人。
驻村第一书记陈丽告诉记者,在生态乡村“三化建设”中,该村积极筹划资金,硬化村道及夜村小学进校道路,“我们在扶贫方面获得了两个项目,可以硬化450米村道;村屯绿化方面也得到了一个项目,可以硬化600米道路。项目完成后,村民出行就更方便了。”在做好道路硬化的同时,该村还对古双小组篮球场进行硬化,并修建了夜村小学操场至篮球场梯级,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娱乐休闲环境。
“村屯绿化方面,我们投资了12万元,在村主干道两旁和学校周边进行绿化,共种植玉兰花、桂花树360棵,大红花80棵。”陈丽表示。
为巩固成果,形成长效机制,该村制定了网格化责任制门前三包、网格化责任制等各项长效制度,成立村级保洁协会,聘请村级保洁员。在做好“三化”基础上,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