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阶段,考生和家长都会遇到一些所谓“内部指标”、虚假查分网址等以高考招生为名的诈骗。近段时间,正是高考考生进入高校招录工作的阶段,对此,梧州市招生考试部门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从官方渠道获取正确的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一:收费指导志愿填报
据了解,近期,一些社会咨询机构或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或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考生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对此,梧州市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广大考生及家长应该注意的是,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骗局二:交钱就能保证录取
目前,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已经完成志愿填报,等待录取。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他们声称,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上学校投档线,甚至没上录取控制分数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然而,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他们给家长的是伪造的假通知书,或者卷款逃之夭夭。
此外,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诱惑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梧州市招生考试院提醒,在录取工作中,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违反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调整好心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三:故意混淆办学类型
近年来,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梧州市招生考试院负责人解释,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招生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考生和家长的主意。而识破这一欺骗手段的方法就是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骗局四:正常录取被说成“托关系”
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声称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梧州市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录取状态有“自由可投”、“已投档”、“院校在阅”、“录取待审”、“录取”等状态。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还是那句话: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提醒:考生和家长须弄清招生政策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梧州招生考试院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西江都市报记者 万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