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冰井已无迹 泉香在留传
2016-08-15 17:57   梧州日报   记者 全淦枚

   

 《苍梧县志》记载的冰井泉香

据史书记载冰井泉香的冰井坐落于原梧州市第二中学校址内。

张钧铨指着原二中校址旁边的一处地方说,该处原来有一口井,他童年时期常到这里打水。

 陈抟所书的冰井寺“寿”字碑,现收藏在白鹤观内。

位于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延续着冰井泉香的传说。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梧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郑伟标根据史料记载和考证创作的《冰井泉香》。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全淦枚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除署名外)

    [赋画]

    冰井泉香水甜景美,曾经吸引无数诗人赋诗传颂,如今繁花似锦的美景虽然早已无踪影,泉水的甜香却留在梧州人的记忆中

    [寻访]

    清代诗人黄裳吉曾任梧州府学教授,作有《冰井泉香》一诗,曰:“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滟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砺齿何人耽石漱,知音有客试茶杯。名因漫叟传芳洁,仰止惭无作赋才。”诗歌描写的正是梧州八景之一的冰井泉香。正如诗云,冰井泉香水甜景美,曾经吸引无数诗人为它赋诗传颂,如今繁花似锦的美景虽然早已无踪影,泉水的甜香却留在梧州人的记忆中。

    一井一寺香随泉涌

    冰井到底在哪里?民间说法颇多。

    不少市民认为现在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门口内侧的那口水井就是“冰井泉香”的冰井。但记者多方查阅史料后,发现有关书籍描述显示,冰井坐落于原梧州市第二中学校址内。北宋人编的《太平寰宇记》一书说“冰井在城东”。

    在寻迹过程中,记者发现冰井泉香与唐代诗人元结颇有渊源。查阅《梧州文化》,书中有记载两者的渊源:唐朝大历三年,容管经略使、诗人元结在梧州城东白云山脚下发现一口井,打上来饮用后发现井水甘寒若冰,又鉴于此井与隔江的火山遥遥相对,便叫做“冰井”。元结写下了一首《冰泉铭》,并立碑刻铭。诗歌开头便表明:“苍梧郡城东三里有泉焉,出在廓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正文的几句“火山无火,冰井无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将冰井的泉水香甜、甘润特性描述出来,而冰井泉香也因此得名。

    根据史料考究,元结当时也在冰井侧边建了一座冰井寺,称作“焚王宫”,寺院占地面积较大,种有各式各样的花卉、盆景树木,环境优美。寺院前墙有圆形窗洞,寺内大门有一堆对联,左边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绩”。寺里则有唐代陈抟所写的“寿”字碑,现收藏在白鹤观中。

    史料记载中,冰井泉香并不单指一口冰井,而是指一片绿树婆娑、鸟语花香、清静幽美的游览胜地,范围东起锥子冲口,西至冰泉冲口,北至凤凰山顶,南至今二中操场。甘寒如冰的井水、别致的亭台楼阁、辉煌壮丽的梵王宫、艳香馥郁的荷池、别具韵味的小桥流水……冰井泉香以它独具魅力的岭南特色风光,从唐代到清代,得到了不少名人逸士、诗人骚客的追捧和赞叹。

    北宋文人苏轼也曾为冰井泉香所折服。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儋州,乘坐帆船到达梧州时,听船家提到了冰井,便特意过去看看。当看着冰井里莹净的泉水,他突然心有所感,想到自己应该像这冰清玉洁的泉水一样,不管时势变迁,不管仕途穷达,要永远保持自己的做人准则,保持自己的道德行操,便欣然命笔,写下《冰井》诗一首,“驱车出东门,弭节访冰井。寺古栋宇倾,碑断苍苔冷。源泉井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清凉涤烦嚣,润泽劳瓶绠。可以濯我缨,悠然脱尘境。”以诗抒发了自己的志向。

    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陈金源专心研究梧州历史30多年,他认为,冰井泉香遗址位于原市二中校址内。为了寻找冰井泉香的踪迹,他把一些相关的史料书籍翻找出来,并亲自带路寻找景点的旧址。“梧州有两口冰井,一口是位于冰泉冲的大井,一口就是原市二中校内的冰井,也就是‘冰井泉香’的冰井。”

    走在原市二中的校址内,陈金源一边寻找他记忆中冰井所在的位置,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冰井寺前有一棵大树,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在,而冰井与冰井寺则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因当时废科举兴新学的原因,被当时梧州知府庒藴宽拆除,在此建了冰井学堂也就是梧州府学堂,该学堂是梧州高中的前身,后改为梧州师范学校。1954年,宁远中学搬到这里,后改为梧州市第二中学。

    1948年出生在梧州,在平民冲长大的张钧铨表示,去原二中校址内打水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我和姐姐负责一家人的用水问题,我们两姐弟每天都挑着水桶去原二中校址内的一口水井去打水。”张钧铨站在原二中校址旁边的一处地方说,从二中教学楼往后走,当时的培中小学最后的一栋教室旁边就有一口水井,而从水井旁边的山坡走十几级阶梯,就到达工人医院的宿舍楼。“那口水井井口直径大约有70厘米,井深十多米,井水不算多,但是很清澈,很多人都来这里取水饮用,居民每天都在这里排着长队打水。”张钧铨回忆道,有时候因为人太多,水又少,他们姐弟只能跑到西门口挑江水用。

    冰井寺曾被重建在市中山公园的晨钟亭旁边,竖立着一座坚硬的石碑,这是《重建冰井禅寺记》石碑,碑上布满铭文,将重建寺院一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据《梧州文化》记载,此碑立于明朝正德九年,亦即1514年,原来放置在冰井寺。石碑高2.44米,宽1.16米,厚0.27米。“重建冰井禅寺记”七字为篆书,碑文为行草书。历经风雨,如今碑文部分有磨损,字迹已模糊,辨认有难度。

    滴珠豆浆延续泉香传说

    时光荏苒,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叹的冰井泉香美景如今已成为了绝唱,人们再也难寻它的踪迹。

    今年90岁的黎超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梧州人,从白云山脚流出汇流成小溪的汪汪泉水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中。“小时候,我经常跑到那流出来的溪流去玩耍,泉水很清凉,夏天去那里戏水是最舒服不过了。但是觉得很遗憾,没有亲眼看到冰井。”老人说,每当他的母亲对他提起冰井时,他就会静静地听着,讲到泉水香甜可口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不可思议。

    “冰井的泉水用来泡茶、做豆腐都很可口。实际上,这冰井泉香也是说明了梧州的山水好,水质优良。”陈金源表示,梧州八景在宋末就基本形成了,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而这些景点的形成都与梧州的山水、地形地貌有关,体现了梧州的地方特色,看梧州八景也是看梧州的山水文化。他认为,冰井泉香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梧州水质优良,泉水香甜,十分适合饮用,而用其来做的豆腐或者其他美食,口感更好。

    位于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大门入口旁有一口活泉,泉水晶莹剔透,长流不息。“滴滴珍珠凝素碗,甜如蜂蜜润入脂”,这远近闻名的冰泉豆浆正是取以冰井活泉之水而制作出来的,深受冰井泉香的影响。冰泉豆浆在冰井泉香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创造而成,其浓、滑、香、甜的独特风味延续了冰井泉香的精髓,历来深受大众喜爱。“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这是人们对梧州冰泉豆浆馆的推崇与喜爱。透过豆浆追忆冰井泉香,不失为一种乐趣。

    “冰泉豆浆香甜、滑嫩引人品尝,我没法想象冰井还在时,那泉水有多甘甜滋润,多吸引人。”90后的侯娇,就像众多的年轻人一样,对早已不复存在的冰井泉香并没有印象。她觉得,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已经无缘见到冰井泉香的美景,只能空闲时到冰泉豆浆馆品尝一碗融入冰井泉香精髓的豆浆,在豆浆的香甜中去追忆那片美好。

    [感怀]

    冰井无言泉水为语

    如果说,井是大地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那么,冰井便是大地了解梧州这座小城的眼睛和耳朵。

    梧州的小巷子极多,窄且幽深,忽然出现这么一口井,让人不觉眼前一亮。井水清幽,蹲在井沿往下一看,蓝天、白云、飞鸟皆映水面,仿佛是冰井代替大地仰望天空。然而,冰井的凝望沉思,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水桶所打断。一只小桶甩下去,镜面破开,蓝天、白云在水里晃动着,荡悠悠的。当两只水桶也装进了蓝天白云以后,挑水的人心满意足的往回走了。随着扁担的吱呀声渐走渐远,冰井又慢慢恢复了它的沉思,默默地望着小城上空飘过的白云。不知道这时候的冰井是在聆听西江上汽船的鸣笛,还是在聆听冰井寺的晨钟暮鼓?

    冰井常是默然,可是它善于倾听,小城的人们也乐于在井台边唠一唠家长里短。于是,井台附近往往就是小巷最热闹的地方。大婶大嫂们爱扎堆在这里洗洗刷刷,一边忙活着,一边聊着小巷春秋,欢声笑语撞击着冰井的心,荡起阵阵涟漪。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来到井边,掬一捧水,洗洗脸,洗洗胳膊腿。当冰凉的井水滑过皮肤,丝丝凉意即刻渗进身体里,把刚才呼呼往上冒的热气统统卸下。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里,冰井的里降温效果极为神奇。难怪唐代诗人元结当年抵达梧州后,一尝这井水,便大为惊奇,并称之为“冰井”。

    冰井的水不仅凉爽,还异常甘甜。人们除了喜欢用冰凉的井水洗刷之外,还喜欢每天都来提或者挑些井水回家煮饭、泡茶,没有自来水那股漂白粉的味道,只有天然的甘甜。冰井附近的豆腐作坊也渐渐多了起来。用冰井水做出来的豆腐似乎格外嫩滑,刚一入口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便已融化。于是,冰井豆腐就常常出现在小城人家的餐桌上,有轰轰烈烈的热油煎豆腐,有小家碧玉般的鱼头豆腐汤,还有小桥流水一样的豆腐花……味道都是绝美的。梧州人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冰泉豆浆。当甘甜的井水邂逅颗颗饱满的黄豆,经过研磨、过滤、蒸煮,便成了醇浓、甘甜、香滑的滴珠豆浆。用汤勺舀起滴下,犹如一串断线的珍珠,极为好看。有得天独厚的冰井之水,有讲究的制作工艺,冰泉豆浆的口感是别处的豆浆所不能比的。品过了冰泉豆浆之后,若是再喝别的,难免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冰井无言,泉水为语,冰井默默地伴随了梧州千年之久,它的泉水已经融入每一个梧州人的血液里,像一枚印章刻在心里,无论去到哪里也不能忘怀。

    (吴凌梅)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巧手点银成“百虎”
南站内临停一晚 汽车轮胎被放气
岑溪企业采用标准化养殖三黄鸡
蒙山县引进光伏发电扶贫试点项目
射箭运动在梧州兴起
跨次元动漫游戏展举行
私拉电线充电存隐患
濒临失传的篾艺
小广告“爬上”公共阅报栏
市特殊教育学校装修“陶艺吧”
蒙山加快建设安居房
咨询不动产统一登记业务市民络绎不绝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