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记者 陈晓雯 通讯员 黄欢欣 陆红玉)近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伊蚊密度监测,加大宣传力度,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染病后会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部分重症病例会有牙龈、鼻、皮下出血症状,甚至休克。上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登革热风险提示,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由于我市与广东省邻近,为了预防登革热,市疾控中心加强对登革热病的监测。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月至8月27日,我市暂无登革热病例出现。
登革热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结合我市蚊媒监测结果及周边地区的疫情,登革热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9月份,蚊媒活动强度仍较大,发生大范围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因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为此,市疾控中心将继续加强蚊媒监测工作,尤其是加强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的布雷图指数监测。同时建议各县(市、区)要继续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清理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防蚊灭蚊知识及其重要性,加大防控力度,有效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