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让我们学会了动手动脑,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学习思考。
为了教育事业,我们的老师们始终如一、不辞辛劳地耕耘在培育人才的园地上。他们把一颗爱岗敬业的赤诚之心,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学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又是一年教师节,本报记者分别来到幼儿园、乡村学校、特教学校等教育工作岗位,体验教师工作的苦辣酸甜。
既当老师也当“妈”
9月7日中午时分,六一幼儿园小三班的教室内,31名幼儿正在吃午饭。餐桌前,孩子们萌态吃相各异,几位老师不时“穿梭”其中,给孩子们鼓励、安抚和喂食。
这只是幼师们每天工作里的一个片段,不管在餐桌前还是睡室里,她们既当老师也当“妈”。
喂饭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全部是三岁左右的新生,刚进幼儿园第三天。”小三班老师李园表示,每年新生入园时,老师们都“备受考验”——孩子们哭声一片、家长隔窗相望欲走还留,老师们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安抚孩子,安慰不舍的家长。
临近中午,让小班的新生吃好、睡好,就是一种考验。
小三班配备有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另有三名实习老师。记者没有办理健康证,不能为孩子喂食,只能在旁观察。
餐桌前,有的孩子吃饭时比较省心。小男孩翔翔一直乖巧地吃饭,一口接一口,10分钟不到,他吃完了碗里的饭,老师马上给他添上了汤水。
有的孩子却得让老师费心一点。在翔翔对面,小女孩诗诗拿着饭匙,就是不下嘴。“除了诗诗,还有好几个孩子,都等着老师喂,以后得逐步矫正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李园说。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刚开始还得喂。饭桌边,老师们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照顾好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李园告诉记者。
翔翔突然对碗里的青菜起了兴趣,用饭匙“吧啦吧啦”搅拌起青菜汤来。一时间,饭桌上汤水四溅,翔翔的衣服也溅了汤水,李园马上走过去对他说:“翔翔乖,好好吃,不要玩汤水。”翔翔喝完汤后,一名老师就带着他去换干净衣服。
另一张餐桌前,小男孩衡衡吃饭时把饭含在嘴里,只嚼不吞,旁边的老师不时提醒衡衡把嘴里的饭吞下去。
衡衡吃饭了,在衡衡对面的小女孩悦悦却将饭吐到了桌子上。顿时,饭桌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有饭粒、汤汁、菜渣。两名老师见状,快步走了过来,一名老师为悦悦换脏衣服,重新添饭、喂饭,一名老师打扫饭桌卫生。
一众孩子中,小女孩雯雯是“吃饭困难户”,对着饭菜,两眼汪汪,不愿吃。“这时候千万不能急,不能硬来,得好好安慰鼓励她,她会慢慢吃完一碗饭的。”李园说。
孩子睡着了老师才吃午饭
饭后,孩子们要午睡了。刚进入陌生的睡室,有的孩子就哭闹起来要找妈妈。此时,老师又成了“哄睡的妈妈”,她们轻声安抚着哭闹的孩子,使他们渐渐入睡。
其实,哪个孩子情况如何,老师们早就心里有数了。李园说:“孩子的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开学前老师进行了家访,跟家长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生活习惯,每个孩子有什么特点,吃饭乖不乖,睡觉闹不闹,老师们都清楚。”
12点多,午睡的孩子基本安静了,李园才和其他老师一起,轮流去吃午饭,“至少得留两个老师陪着孩子,孩子刚进幼儿园,睡得不安稳,老师们要多陪伴。”
体验幼师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记者在幼儿园里,见到最多的是老师们亲切的笑容、勤劳工作的身影。
采访中,记者提出疑问:“孩子们这样吵闹,老师们受得了吗?”梧州市六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陈春明说:“既然选择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我们就干一行爱一行,用爱心、诚心换取孩子的健康开心、家长的满意放心,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游戏,幸福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