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梁萍 通讯员 苏梦椿)“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苍梧县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推进“三化”建设,巩固提升“三清洁”成果。目前,该县在村屯绿化方面投入资金1540万元,完成自治区级绿化村屯90个、一般村屯660个、市级绿化村屯14个、示范庭园105个,绿化面积752亩;饮水净化方面投入资金2090多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35个、沟渠清淤联通工程390公里,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36处,并建成水质检测中心;道路硬化方面投入资金7762万元,建成村屯公路86公里,实现建制村100%通水泥路。
多举措激发热情。苍梧县组织各级干部和宣讲服务队、文艺队进村入户宣传生态乡村政策,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同时,推进干群联动,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致富能人、商会、合作社的作用,引导和带动群众参与。目前,全县100多个协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自觉服务生态乡村工作,2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解决了大批生态乡村建设问题。该县还积极探索激励机制,通过完善以奖代补等政策,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资出智有收益。
多渠道示范引领。近两年来,苍梧县建成20个县(镇)级示范村屯,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该县还大力推进“示范带”建设,重点围绕旺甫、木双、六堡、梨埠、石桥、沙头等六镇打造,狮寨、京南、岭脚等三镇同步推进,以生态乡村工作为抓手,以“片”为框架,以“线”为贯穿,以镇、村为建设单位,整合党建、农业、土地等部门的资金和项目,通过集中建设、改造和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多形式促进增收。苍梧县通过流转土地、政策扶持、搭建平台等形式力促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制定“一带三区四产业”战略规划,以及六堡茶、砂糖橘产业发展规划等十多项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乡村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产业发展步子,提高土地收益。梨埠镇沙地村古殿组村民将500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水果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开发,两项产业预计为该村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此外,该县还出台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措施,斥资筹建农产品交易市场,搭建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使农业产业扩面、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