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凤萍(左)与梧州粤剧团老成员罗国栋分享创团之初的故事。
梧州粤剧团创办至今已有近七十年时间,人称“三妹姐”的霍凤萍,是当年梧州粤剧团创办的成员之一。霍凤萍不但曾与初代成员一起登台旧时设在南环路的人民剧场,演出多部经典曲目,而且在淡出幕前之后数十载仍热心粤剧事业,为创办岑溪粤剧团和梧州周边多个乡镇的地方粤剧团作出了贡献。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她说起从前的故事,依旧兴致盎然,充满了深深的怀恋之情。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社会发展水平远没有今天发达,说起那个时候的创团往事,霍凤萍对“七口烟”的故事尤为印象深刻。
“当时我和其他几个成员的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有时候几根纸卷烟丝就是我们一场演出的报酬。”霍凤萍说,大伙凑在一起把烟丝点燃,每人只能尝到六七口,这就是“七口烟”的来历,“有的成员不喜欢抽烟丝,就意味着他们有时候整场演出下来也没能拿到分毫的报酬。”
尽管那个时候的经济不宽绰,演出环境也不好,但由于团队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搭档,大家对粤剧表演和粤剧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操办一个粤剧团的想法自然是一拍即合。
当时的粤剧团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虽然成员不多,但分工明确,有的负责音乐,有的负责服装,有的负责道具舞台,等等。”霍凤萍说,当时演出靠的是“私伙嘢”,大家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每当听到现场观众欢呼“翻点”的时候更是开心得不得了。“我最喜欢演武戏,饰演的穆桂英和崔莺莺曾被许多观众‘翻点’。”霍凤萍说着,嘴角不禁露出了甜甜的笑意。
这么多年过去了,霍凤萍曾经视如珍宝的手抄粤剧目录以及亲手缝制的戏服等都遗憾散佚了,但她至今珍藏着几张老旧的黑白照片。霍凤萍的女儿刘燕琼告诉记者,老人不时会把照片翻出来看一看,而且看完后又会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还叮嘱自己要好好保管。
梧州粤剧团老成员罗国栋对霍凤萍满怀敬意。“当年我进入剧团的时候,霍前辈已经从幕前转入幕后,但她依然怀着对粤剧的热忱活跃在两广地区的粤剧界。”罗国栋说,霍凤萍离开梧州粤剧团后曾前往梧州周边多个乡镇地区,为创办岑溪粤剧团和多个地方粤剧团作出了贡献,把自己演出文武戏的舞台心得无私地分享给粤剧表演者,言传身教把粤剧文化传承下去。“老前辈早年还经常与我探讨交流粤剧戏目,她的德艺给了我和其他后辈许多启发。”罗国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