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见习记者 邓发浩) “我的外婆走失了,麻烦大家帮留意一下附近,有没有一个挂着老人证的老人在街上游荡,有的话请电话跟我联系………”11月15日下午,一条寻找老人的信息在不少梧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当天晚上,记者通过最初发布该信息的市民梁先生了解到,他的外婆已于当天下午5时45分被找到,除了受到一点惊吓以外,老人身体状况基本稳定。
老人误认下车乘客是保姆
梁先生是曾婆婆的外孙,他告诉记者,曾婆婆今年已经78岁,有轻微的老年痴呆,每次出门后都难以找到回家的路,之前也发生过走失的情况。为了保证曾婆婆平时能有正常并且安全的户外活动,梁先生一家人给曾婆婆聘请了一名保姆,负责对其日常的看护,并上网购买了智能定位手表,方便家人了解曾婆婆的位置。
当天上午8时许,曾婆婆在保姆的陪伴下,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公交车站,搭乘18路公交车前往河西片区活动。8时25分,当车辆到达河滨公园站时,曾婆婆认错了下车的乘客是自己的保姆,于是就跟着人群下车。而由于当时车上的乘客较多,保姆未能及时发现曾婆婆已经下车,当她在车上看到曾婆婆一个人站在站台的时候,公交车已经驶离了公交站。
由于该路上车辆较多,公交车司机不能中途停车,保姆在公交车到达下一站后,马上下车往回跑寻找曾婆婆。8时30分左右,保姆再次到达河滨公园站后,曾婆婆已经不知所终,她急忙将情况告知梁先生的舅舅。
得知曾婆婆走失的消息后,梁先生第一时间想通过曾婆婆随身携带的智能定位手表找到她,但由于头一天晚上家人忘记给该手表充电,手表一直处于关机状态。随后,梁先生与家人拨打110报警,并召集亲戚朋友四处寻找曾婆婆。
上午10时许,梁先生来到大学路派出所求助。在执勤民警的帮助下,梁先生与家人看到了当时河滨公园站附近的监控录像,虽然监控摄像头离河滨公园站较远,但他们还是发现了一名疑似曾婆婆的老人在该站台跟随其他乘客上了22路公交车。根据已知的信息,梁先生和家人一起兵分四路,在河滨公园、22路公交车途经道路、22路公交车终点站这三个地方的附近寻找曾婆婆,同时,组织朋友向公安部门、公交车公司求助,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的社交平台发布寻人信息。
辗转八个小时找回老人
下午5时30分,梁先生接到一名热心市民的电话。该位市民告诉梁先生,他在钱鉴路公交总站附近看到一名老人一直在漫无目的地徘徊,并且老人身上的穿着与梁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基本相符。梁先生收到信息后,立即前往热心市民所反映的路段寻找。下午5时45分,经过将近8个小时的寻找,梁先生终于在钱鉴路口找到了走失的曾婆婆。
原来,曾婆婆在河滨公园上了22路公交车后,又换乘了其他车辆,最终在公交站钱鉴总站下车。
梁先生表示,他十分感谢执勤民警和所有为他提供帮助的热心市民。同时,他也希望借此事件提醒家中有老人的广大市民,老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衰退,平时要加强对老人的看护。为防止老人走失,梁先生建议,除了聘请保姆和借助智能定位手表等科技产品外,还可以选择在老人身上留下家人的联系方式牌。同时,他也呼吁广大市民,若平时看到有老人在路上独自一人迷茫地徘徊,可试图上前询问老人的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