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产权保护”引发网民和媒体热议。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作为顶层设计,《意见》逐条明确了各个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意见》在多处对于公众关心的土地和房屋财产问题,作了说明和安排,明确提出: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细化规范征收征用法定权限和程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
房屋产权年限是啥?
很多人在购房的时候都注意到房屋是有产权年限的。产权年限又是怎么来的呢?国务院曾在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明确,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用途确定,其中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其他或综合用地50年。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大部分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年限都是70年。
有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才购置一份房产,产权年限的出现却让老百姓犯了难,于是网友们开启了吐槽模式。有网友问:“到期后,是不是房子就不是我的了?”也有网友质疑:“是不是如果续期的话,又要按市价重新买一次?”更有网友吐槽:“那不是我买套房子,就是相当于向国家租了70年喔?”
其实,房产证≠产权证。房产证是不会到期的,终生都是你的。大家普遍说的50年、70年,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期限。 所谓房子是你的,是指你是房屋的所有人,即拥有该套房屋的产权。产权包含两部分:一是房产证、二是土地证(全称“土地使用权证”)。它们分别规定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期限为永久,而土地使用权根据有关法规为40、50年或70年不等,届满自动续期,续费按当时的1%~10%来增收(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补的费用最多不会超过5位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规定,中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两种形式。土地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所以作为个体公民,对于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我们只有使用权。
个人住宅土地使用权
到期该咋办?
这次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是从产权保护的角度进行的顶层设计。《意见》为解决长期以来社会所关注的八大产权问题明确了方向,其中就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问题。
《意见》明确,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说,目前,关于住宅用地使用年限续期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目前的法律条文由于缺乏细则,如何“自动续期”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操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常鹏翱认为,意见尊重并回应了民意,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既然研究的是续期的法律安排,并强调形成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那么就意味着,对于个人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政府会收回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此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认为,《意见》提出财产权利保护问题,实质是承认并尊重房产已经成为城镇居民重要财产权的现实。对于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的处理,要拿出妥善的办法。《意见》尽管没有出台具体的内容,但特别重要的是,指明了要向有利于财产保护的方向进行制度设计。
(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材料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