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执行任务的艾贵兴(前) ( 梧州消防支队供图) 见习记者 邓发浩 通讯员 雷开伟 2016年12月1日,武警广西总队梧州消防支队的官兵们迎来了离别的一刻,12名满载荣誉的退伍消防官兵佩戴大红花,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军营,踏上退伍返乡的征程。 离别之际,艾贵兴与留队的战友深情拥抱,互道珍重与祝福。艾贵兴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从2004年入伍至今,他在梧州这片土地上奋战了12个寒暑。 “水里来火里去”的逆行者 “我只是退伍老兵中最寻常的一员,还有比我服役时间更久,比我获得的荣誉更多的官兵,你可以采访他们……”面对记者的采访,艾贵兴显得有些腼腆。然而,他口中所说的“寻常”,对于梧州市民来说却一点都不“平常”。2005年的洪水、2006年榜山山体滑坡、2013年的台风“尤特”袭击及最近发生的塘源硫酸锌厂火灾,这些梧州市民印象深刻的事件,抢险现场都有艾贵兴英勇的身影。 2013年8月15日晚,受台风“尤特”影响,梧州市出现大风和持续暴雨的天气过程,在苍梧县狮寨镇思丰村大府组的坡霞滩上,7名群众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围困,现场情况危急。接警后,身为苍梧大队消防官兵的艾贵兴与战友火速赶往现场。 事故现场位于山区,夜间的能见度极低,且山间泥路颠簸,救援难度相当大。由于道路被洪水冲毁,救援车辆行至一半后便无法继续前行,救援人员只能徒步到达事故现场。 “小心脚下的斜坡。”“注意有坑!”“把装备递给我你再下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徒步前行,艾贵兴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一边背着沉甸甸的装备,一边提醒和照应着队友。 凌晨时分,救援队伍终于到达了受困群众的对岸。由于受困群众所在的浅滩已经被山洪隔绝成为一座孤岛,消防官兵只能利用绳索横渡至被困点实施救援。在固定好救援绳索后,艾贵兴主动提出由自己首先利用绳索横渡至河中被困点。在艾贵兴安全到达被困点后,其他消防官兵也紧随到达,陆续将受困群众救出。 利用绳索横渡,随时有掉落的危险。回顾那惊险的一幕,艾贵兴却只是淡然地笑了笑,说:“我入伍这么多年,已经把个人安危放在了一边。作为消防队员,哪里有困难,我们就要去哪里,我们是‘水里来火里去’的逆行者。” “舍不得这些战友兄弟” 2004年,17岁的艾贵兴告别贵阳的父母,独自背上行囊来到梧州入伍。这一留,就是12年。 “这个地方我半夜救过火。”“这个山头我实施过抢险。”“这个地方我摘过马蜂窝。”……12年,艾贵兴用时间与汗水记住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水源,踏遍了每一条村道。从言语间,更能感觉到艾贵兴对梧州的不舍,以及他对这片服役土地的眷恋。 “舍不得梧州,舍不得这些战友兄弟。”驻梧十二载,梧州已经成为艾贵兴的第二故乡,战友已经成为他的手足亲人。犹记得入伍那年,他还是个懵懂的少年,衣服被单叠不好,技能操作学不会。当时的老兵虽然严格,却不苛责艾贵兴,还无微不至地在生活与训练中给予帮助,手把手教他学会各项技能,让他逐渐适应了军营生活。 “尽管远离家乡,但在部队中能感受到如亲人般的温暖。”艾贵兴说,每逢有新兵入伍,他都会与战友们一起细心地照顾每一位新兵,希望把这份温暖一直传承下去。 多年的朝夕相处、同甘共苦,艾贵兴与战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起出生入死,大家互相信任、配合不在话下,就算是战友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感动到你。”艾贵兴总是记得,每次抢险救援后,疲惫的自己在走出现场时被战友扶了一把,或者是接过战友主动递过来的毛巾和矿泉水。 “希望战友能注意安全,平安救援!”不善言辞的艾贵兴,在离别的一刻没有说过多煽情的话语,只有这样一句简单的嘱托。说罢,他把头扭向一边,尽力压制内心的激动,不忍战友看到自己悲伤的样子。 在梧州消防支队的队伍中,还有很多如艾贵兴一般,英勇无畏、铁骨铮铮的消防战士。正是有他们的守护,才有和谐平安的梧州。经历与荣誉只是里程碑,12名退伍消防官兵将带着军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新的“战场”上拼搏奋斗,续写人生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