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回眸“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1)
回眸“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1)
我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综述
2017-01-09 09:19   梧州日报   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刘梅 刘钊夏

    编者按:

    2016年,“十三五”规划开局实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夯实了新支点,开启新征程。这一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确立,并迅速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砥砺奋进,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17年初启,我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回眸来路、展望前程。专题报道从今天开始推出,敬请垂注。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审批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园区企业负责人办理业务。祝琳 摄

梧州工业园区高新企业广西中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工人在生产高像素手机摄像头。祝琳 徐楚湘 摄

    梧州日报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刘梅 刘钊夏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在“十三五”开局之时,一个个改革措施的实施,一项项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梧州大地释放出提速发展的新动能。“必须不断激发改革创新发展‘源动力’,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提能力、强主体中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市委书记黄俊华在市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为梧州深入推进创新发展标明了新方位。

    培植创新发展厚土

    铺就加快发展之路

    “十三五”规划开局,梧州寓自身发展于国家战略之中,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持续深入发力,使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去年10月下旬,新落户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中电(梧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经过市政务服务中心“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审批服务”窗口协办,有效解决项目准入审批遇到的困难,在市工商部门顺利取得营业执照。“我们园区企业有困难找到这个窗口,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忙联系、协调处理,使我们省了去各个部门跑腿。”中电(梧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政务环境是一个地方的竞争力所在。这样的“面对面”主动服务、“一对一”跟踪落实,是我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一个缩影。

    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牢全面深化改革契机,聚焦一项项改革目标任务,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事项落实,着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努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激发创新强劲动力。去年,我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0项,调整20项,清理规范前置中介服务事项95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415项。我市还加大“清权”力度,梳理出市级行政权力事项6925项,所辖县(市、区)行政权力事项23586项,市级保留行政权力事项3685项,所辖县(市、区)保留权力事项共15461项;市级精减原有权力数3240项,精减率46.8%,各县(市、区)全部达到30%以上精减率,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初步建立。

    为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我市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依托政务服务平台设立“重大项目园区企业审批服务”窗口,针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扶持工业投资项目和园区企业在前期审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即办件、即开协调会、即处理反馈意见”三即服务,并安排专人负责联系沟通各行政审批部门及项目业主,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去年,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办等多部门联合跟踪服务50多家企业,通过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对各园区提出的30多个审批问题逐项分解、跟进落实。

    在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国资国企、财税体制等各项改革逐步迈向深入,为梧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夯基筑台、积厚成势。

    ——自治区正式出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总体工作方案》和三个配套文件,我市出台贯彻落实“1+3配套文件”实施方案,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市本级挂牌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农委,并分别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实现减员增效,提升执法效能。

    ——设置行政审批局试点进展顺利,我市被列为全区六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市之一,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已有50个政府部门(单位)及63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开设窗口,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明确支持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方式,鼓励试验区创新采取多种供地方式供地。

    ——推行“六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企业审批流程从原来的六部门按顺序“串联式”受理,转变为工商受理窗口统一收件后各部门同时网上受理的“并联式”审批,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

    ——创新“双报到”活动的“五个清单”工作法,成为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创新“四化”机制力推“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开辟化解法律纠纷新渠道;创新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宣传,在中央级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大力宣传改革创新成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抓改革、抓创新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牢牢扭住创新“牛鼻子”,在经济建设、城市管理各领域密集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扬帆起航、步步精彩,凝聚了梧州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据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科技创新激发活力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深冬时节,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各类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船用配套设备及舰用配套特辅机等产品源源下线、装船并交付客户。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产品结构从“以船为主”到“船舶、海工并举”、从小型化到大型化的转变,自主品牌产品比例保持在90%以上,成功跻身世界大型海洋起重机生产厂家行列。

    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为引领,实施重大产业工程和科技专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企业技改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由弱到强,创新发展的巨大能量竞相释放。

    “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立足之本,不断加以培育和强化。”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主任苏文欢说。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发展战略,确立“以船为主,军民结合,拓宽海洋工程,走向世界”的经营策略以及产品结构调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型化”的思路,集中力量专注于船舶与海工产品开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技术投入,自主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屡获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科学技术奖励,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潜能,我市坚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谋划新举措,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动力,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西睿奕新能源有限公司、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科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助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印证着我市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去年,全市发明专利受理量达1410件,完成年度绩效考评基础目标任务的153.26%;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9件,比上年增长47.47%。目前,我市已拥有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家、广西工程院3家、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建成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8家、创新性试点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等一批核心科技企业,共推荐1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4家已进入自治区公示阶段。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梧州制造”向“梧州智造”、“梧州创造”递进的战略性转型驶入快车道。

    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活力和创造力,科学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和新产品。乘着改革创新的春风,梧州正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全面革新,以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生态和谐高效的创新发展体系,使创新的“火种”持续释放热力。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梧州,已然立在创新发展的潮头,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向着创新发展的远大目标高歌猛进!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爱心直通车为困难群众送上冬日温暖
梧州五萌娃入选中国杯足球赛牵手球童
六堡镇修筑茶乡石雕石景
秀出健康之美
梧州现代化粮食储备仓
蒙山易地扶贫安置点建新房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