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大队的培训老师正在演示心肺复苏的方法。 李玉莹/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乐嘉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市民希望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以保护家人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近日,梧州市红十字会在旺城广场以及梅西生活广场开展的“急救快学堂”,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学习。有市民提出,除了参与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活动以外,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接受应急救护知识方面的培训?
据了解,近年来,梧州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即在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范围内,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常态化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市民的应急救护能力。据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大队培训老师李青介绍,向市民讲授心肺复苏、现场包扎等急救知识,是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急救护培训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员搬运与护送、骨折固定等。心肺复苏,即人们常说的CPR。在抢救心脏猝死患者时,能否抓住“黄金救治时间”至关重要。尤其是患者在家中出现心搏骤停状况时,如在医院急救人员到达前,市民就已开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话,患者生存几率会成倍增加。伤员的搬运与护送也有讲究,常用的搬运方法包括徒手搬运和使用器材搬运,二者适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徒手搬运中的爬行法,适用于在空间狭窄或有浓烟的环境下,搬运两侧上肢没有受伤或仅有轻伤的伤员;轿杠式则适用于搬运无脊柱、骨盆及大腿骨折,能用双手或一只手抓紧救护员的伤员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把急救知识当作生活“必备技能”来重视。很多市民通常是公司或单位报名,才被动来参加学习的;还有一些是出于家里有老人或特殊职业的原因才来学习。李青提醒市民,一定要对应急救护知识加以重视,积极参与培训,切勿因为害怕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而忽视这项“必备技能”,此外,还要避免陷入一些应急救护知识方面的“误区”,例如按患者“人中”,随意搬动伤者等。
市民如果想参加市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的,可直接向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提出申请,联系方式为:3888712。只要人数范围满足30人以上,能够提供适合现场讲解的场地,市红十字会将会安排应急师资,免费为市民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老师将通过演示、技能展示、邀请现场市民进行互动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市民快速准确地学会应急救护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