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学员仔细倾听讲解员的讲解,认真进行采访。西江都市报记者 龙天传 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龙天传)养兵千日,用在一时。1月18日,梧州日报社“全能小记者”寒假培训班学员迎来了首次外出采访实践机会。学员们应邀前往梧州市工业园区内的双钱龟苓膏文化博览园参观,大家充分运用此前学到的新闻采访和摄影知识,记录下每一个瞬间。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掌握基本的摄影技巧是必备技能。为了让学员们在首次外出采访实践中有一个优秀表现,培训班特意邀请了梧州日报社资深摄影记者陈健新为学员讲解摄影知识。经过陈老师的指导,学员们懂得了正确持握相机的方法和基本构图方法。
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当天下午,学员们兴致勃勃地前往双钱龟苓膏文化博览园进行摄影采风。一路上,学员黄彦衔和陈芊行积极讨论如何构思采访问题,希望尽可能收集全面的新闻素材,完成首篇新闻稿件的写作。在采访活动开始后不久,两人很快进入了状态,黄彦衔注意到,在双钱龟苓膏文化博览园大门的右侧是一个巨大的展示模型,上面是一条造型栩栩如生的盘龙,下面是九只大小不一的石龟,不断有活水从龙和龟造型物的口中喷出。随后,黄彦衔通过采访讲解员得知,该模型名为“黄龙护九龟”。许多学员都被这个独特的模型深深吸引,纷纷掏出相机进行拍照。
“快看,我站在半空了。”学员何国威的一句话,顿时将学员们的眼光吸引到一条用透明钢化玻璃铺设的走道上。原来,在走道底部,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模型。“这是一条历史文化考古廊道,用于展示源远流长的龟苓膏生产文化。”讲解员的耐心讲述,解开了学员内心的困惑。
在博览园的二层,学员们透过玻璃墙,可以清楚地看到生产双钱牌龟苓膏的全过程。当听到讲解员介绍“双钱牌龟苓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却能保质两年”时,小记者学员韦露觉得不可思议。不过,在了解到灭菌车间设置有一系列先进的高温杀菌程序后,韦露决定将这个新闻亮点写到稿件中。
另外,学员们还品尝了新鲜出炉的双钱牌龟苓膏。号称“小吃货”的学员韩颖边吃边点评说:“我觉得加椰汁的龟苓膏更香甜。”趁其不备间,学员唐丽君举起相机,将韩颖一脸满足的吃相拍了下来,并介绍道:“我这张新闻照片的主题就是‘双钱牌龟苓膏备受欢迎’。”
结束采访后,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不少学员感触良多:“只有采访功夫做得越细,稿件才越容易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