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六。藤县塘步镇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蒙传潮一大早出门,赶到县里一家养猪场收购猪粪备春耕。“幸好抢先一步,要不这些猪粪就被别人‘抢’走了。”蒙传潮的前脚刚出猪场,种植户李来福后脚又来收购猪粪。
辗转了好几个猪场、鸡场都要不到肥料,李来福有些着急,连忙追上没走多远的蒙传潮。“老弟,是不是让一半猪粪给我?我连续跑了好几天都要不到半两肥料了。”李来福近乎哀求地说。
“老哥,实在对不住啦,我那几十亩青菜落种就靠这一车肥料了。我这里有一家养鸡场的电话号码,您不妨打过去问问,说不准能要到呢。”蒙传潮摆摆手表示没有办法,李来福只好要过电话号码,急匆匆地往那家鸡场碰运气。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近年来,该县不少农民种地施肥的观念正在悄然转变,不再单独使用化肥,而是配以农家肥,这样做不仅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还顺应了农产品的绿色种植要求。为了上足底肥,许多农民瞄准了养鸡、养猪大户棚舍里的粪肥,还与养殖户建立起农家肥供求关系。该县也因势利导,对全县土地进行“把脉”,引导农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鼓励农民增施农家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渐渐地,农民积造农家肥蔚然成风,原本不被大家看好的鸡粪、猪粪、牛粪一下子变得紧俏起来,成了“抢手货”。
和平镇粉葛种植户梁大勇,更是把用肥账算得明白:“使用农家肥作底肥,种出来的粉葛,不仅个大、体型好、口感佳,而且还能养地力、省钱。农家肥成为底肥后,不光种植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也减少了对农田的环境污染,为建设美丽乡村出一分力。”
“今年‘落手’迟了。”藤县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社负责人黄有强有些惋惜地说。去年,他的合作社联社1000亩台湾大青枣施用农家粪肥和有机肥料,亩产增加将近20%,比往年增收近三成。春节期间,黄有强因事务多,没联系养殖大户商量购买农家肥的事。这几天,他发现附近养殖场的农家肥早被人“一抢而光”,他只好到邻近的平南县、蒙山县的养殖场购买农家肥回来发酵,准备即将到来的春耕春种。(黄群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