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郭韶明
家住万秀区蝶山二路蝶苑里的黄海长今年50岁,是一名山松盆栽爱好者。自2000年一次偶然机会接触了第一株让自己心动的山松盆栽后,黄海长便对种植山松盆栽情有独钟。“透过山松,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山松独特的品格。”黄海长说。
2月9日,记者来到黄海长家中一睹山松盆栽的风姿。盘曲嶙峋的枝干,苍翠常绿的树姿……一盆盆形态各异的山松盆栽摆满黄海长家中的天台,有的山松呈横卧状,有的呈倒立状,有的呈旋转状,这里俨然一个盆栽园。黄海长告诉记者,他在天台种植了几十盆山松盆栽,种植时间基本都有十六七年了。
“喜欢山松盆栽缘于一次偶然机会。”黄海长说,2000年,他有一次开车经过一个盆栽市场,一盆造型独特的山松盆栽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他随即将其买下,并带回家中。
自那以后,黄海长就迷上了这些造型独特的山松盆栽,渐渐由买盆栽发展为种植盆栽。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到附近乡镇的专业农户苗圃场或者广东的盆栽市场,寻找奇特的山松树桩,再将这些树桩带回家养护。“这些都是一些专业农户在山上采挖到的天然山松树桩。”黄海长表示,天然山松就是母体,在受到自然力量的影响、吸收了本土气息后,会展现出独特的树姿、树格。
“除了在家里养护,我在苗圃场也种植有一百多盆山松盆栽。”黄海长介绍,现在爱好山松盆栽的人越来越多,山松树桩的资源自然就少了,所以他到乡镇寻找山松树桩的次数也减少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山松盆栽的喜爱。平时在家时,到天台照料观察这些山松盆栽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短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
“山松盆栽有其独特的表达能力。”黄海长说,天然生长的山松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生长的形态也不同。一个地区的气候情况、水土情况,都可以从山松的形态推算出来,因此,山松的形态也能展现出当地的本土气息。此外,黄海长还对山松盆栽的生长加以人为干预,模拟自然气候的外部因素,使山松盆栽生长成独具风格的形态。这样,他种植的山松盆栽不仅能展现自然的魅力,也体现出他个人的风格。
黄海长喜欢绘画和摄影,在平常与山松盆栽“独处”时,他总能从中获得许多灵感,这让他对山松盆栽的喜爱又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