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李燕霞)群众养老、医疗有保障,发展生产脱贫才有坚实的基础。去年,梧州市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在藤县同心镇沙村率先开展以来,“第一书记”杨妮卡带领村干部耐心走访群众,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把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经自治区核验,沙村顺利脱贫摘帽。
沙村村委驻地紧邻藤县埌南镇至同心镇三级公路,但下辖的22个自然村分布在山区,信息闭塞。杨妮卡发现,各项扶贫保障政策的宣传普及存在盲区,加上村中大量青年劳动力长期在城里务工,家中的留守老人对子女的参保情况不了解,对新农合也不够重视,共有41户家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超过七成。
为提高惠农及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杨妮卡自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以来,用脚步丈量村情,走村串户,对每个村屯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掌握群众的家庭情况和脱贫意愿,并叮嘱大家及时参保。“去年,村民李文桂没有购买新农合中大病救助险被杨妮卡发现后及时补交,在今年的一次务工受伤治疗中报销得15万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现在,全村群众都踊跃参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汉金说。
“对不在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政府会通过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政策,帮助大家实现脱贫。”近日,市政府印发《梧州市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杨妮卡和村干部们继续入户宣传相关政策措施,号召大家鼓足干劲参与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齐致富。
在巩固去年扶贫产业开发的基础上,杨妮卡今年继续依托新成立的海旺生猪养殖合作社,争取上级扶贫资金以及市人社局、武警梧州支队等帮扶单位筹集的产业培育资金,发动党员干部带动困难群众抱团发展“生猪—沼液—百香果模式的生态循环种养,同时还承接珠三角地区五金企业的零部件加工业务,方便村里妇女在家里打零工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