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风清舵正,扬帆远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锤炼党风党纪,涤荡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为梧州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坚决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传递“全面从严”信号,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鼓与呼。
梧州日报记者 杨苑君
以社区廉政工作站为载体,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巡察+审计+问责”透过现象抓本质,提升巡察工作的综合效果;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到位……
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自治区纪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聚焦中心任务,围绕问题找办法,通过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凝聚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社区廉政工作站: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13458”不是一个热线电话,而是创建社区监督“梧州模式”,以监督管理规范化打造好社区廉政工作站的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有“纪委”。
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等自治区领导均对我市创新开展社区廉政工作站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自治区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报告中提出在基层试点廉政工作站,社区监督“梧州模式”打响头炮。
党风正则民风淳。在我市首个建立社区廉政工作站的万秀区蓝天社区,“党员八小时以外规范歌”廉政文化长廊以书法绘画作品、“好家风、好作风”评比等以廉政文化引领风尚。我市在全区首创社区廉政工作站建设,解决了一段时期以来城市社区党支部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纪检工作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目前,在全市三个城区62个社区已建立廉政工作站,辐射城区3万多名党员,实现了廉政工作站社区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监督全覆盖。截至2016年12月,社区廉政工作站受理群众诉求706件,发现移送问题线索76条,协助城区纪委、街道纪工委立案35件。社区廉政工作站建设做到沟通“零障碍”、监督“零遗漏”、服务“零距离”,成为纪检监督机关的“好帮手”、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载体。
“巡察+审计+问责”:观一叶而知森林
2016年7月,市委巡察组的审计人员在藤县和平镇使用财政扶贫资金采购复合肥招标项目进行审计过程中,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发现该镇先后4次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进行采购招标,参与投标的公司均涉嫌串标并以虚高价格中标,累计中标合同价887万元的重大经济问题。这是市委以“巡察+审计”为突破口,发现问题的一个缩影。
一叶落知天下秋,审小事而明大节。在开展巡察工作中,市委以审计监督为突破口,选取群众反映集中的项目进行审计,坚持深入分析“树木”和“森林”,运用审计提供的大量问题线索,达到“审小事”看“大节”、“审局部”看“整体”,通过及时形成巡察反馈意见,督促被巡察地方和部门党组织挺到第一种形态的前沿,督促纪委做深做实监督执纪第二和第三种形态、严格第四种形态,实施精准执纪问责,推动精准解决问题。
市委书记黄俊华多次过问巡察工作,他要求各巡察组要改进巡察工作方法,善于从个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巡察工作的综合效果。
在“巡察+审计+问责”工作中,我市实施巡审联动,采取“巡前会诊,巡中快报,巡后立制”三项措施,推动形成市县两级巡审联动“一盘棋”工作格局。经过摸索,我市初步形成了巡审联动“五小工作法”,即从“小环节”追查履行监管责任不力问题、从“小补助”追查扶贫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从“小收费”追查扶贫资金等专项经费使用不到位问题、从“小单位”追查“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从“小细节”追查“雁过拔毛”、“贪污索贿”问题。
在三轮专项巡察中,各级党委(党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提醒谈话290多人次、对轻微违纪问题诫勉谈话32人次;纪检监察机关核查审计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32条,立案40件;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形成有力震慑警示。
“三讲三督三保障”:扶贫监管新合力
“目前全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存在干部参与少、找不到工作抓手的问题”2016年8月15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中贤到蒙山县蒙山镇回龙村调研指导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市委研究决定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通过聘请“一帮一联”“双报到”活动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作为政策宣讲员、执纪监督员、脱贫保障员,开展党内法规、扶贫政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宣讲,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干部工作作风和纪律情况、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监督,保障扶贫政策落实、干部纪律作风好转、脱贫攻坚工作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开展,构建全员参与、共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全市共聘请730多个单位、8600多名领导干部参与“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
2016年10月11日是岑溪市南渡镇的圩日。这天一早,在南渡镇廉政广场上演了一场以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为主题的“牛娘戏”。“牛娘戏”是岑溪市地方特色戏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扶贫政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宣讲是“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的特点。
“宣讲是铺垫,监督扶贫项目资金落实、发现违纪问题线索才是活动的主要目的。”市纪委副书记岑小莲指出了“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的核心。
在扶贫领域监管上,我市注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率先在全区推广镇派驻村廉政监督员制度,全市共收到涉及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473件,排查发现问题线索379件。
严防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发生,落实相关责任是先决条件。活动中,各级党委纪委通过约谈、严肃责任追究等层层压实“两个责任”。针对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约谈340人次、批评教育63人次,诫勉谈话17人次;针对“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一案双查”101件,党纪政纪处分93人,组织处理8人,通过责任追究推动履职尽责和工作落实。
在“三讲三督三保障”活动的廉政春风吹拂下,全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群众监督意识明显增强、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更加及时有效、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发力更加精准、基层干部遵规守纪意识更加牢固”的初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