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关平 许嘉丽) 在梧州港赤水作业区码头,门座式起重机的巨臂忙碌不停,货车穿梭来往,货物通过铁路专用线从水路转铁路发向全国各地,处处都是繁忙景象。
去年,随着赤水港区至珠三角水上穿梭货运巴士航线驳运业务开通及赤水铁路专线货运列车开行,港区“2+2”(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机制建立,港口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赤水作业区位于西江黄金水道的中心位置,是首批列入自治区层面重点推进建设的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码头项目之一,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7亿元,建设5个2000吨级泊位。目前,配套建设的进港一级公路已投入使用。赤水铁路专用线投入使用后,我市新增一条从港口到全国铁路网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实现了铁水联运的无缝对接。
日渐完善的临港经济区交通运输网络让港口各项大宗商品运输业务平稳开展,散货吞吐量明显攀升。广西西江临港赤水港务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崔伟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接到80万吨以上的订单,货物主要从天津等地发往贺州、湖南方向。散货运输成为该公司业务的重头,运输网络优化后,每吨货物成本能节省约10至20元。
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梧州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西西江临港赤水港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明基介绍,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梧州投资公司控股赤水港以来,努力克服港口竞争激烈、船闸收费及机械设备老化等内外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积极开拓市场,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扎实推进,去年全年完成货物总吞吐量超250万吨,同比增长20%,开创建港以来业务量的历史新高。韦明基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口岸开放的政策红利和水铁联运的优势扩大开放赤水作业区,力争各项业务量再翻一番。
据了解,今年赤水港区运营部门将不断拓宽货源腹地,多渠道、多方位开展相关业务,与集团公司在西江沿线的各个港口形成整体联动机制,构建铁路、水路、公路无缝对接格局,完善西江现代水运物流体系,带动沿江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