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位老人来到梧州市红十字会,感谢这里的工作人员让他的儿子有机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为这个社会作贡献。原来,在3月30日这天,这位老人的儿子由于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儿子离世后,双肾、肝脏、眼角膜被成功捐出,为3名患者带去了重生,还让2名患者重获光明。
儿子离世
家人思考如何处理后事
这位老人名叫岑旭培,家住万秀区城东镇河口村新东组,是一位普通的农民。3月28日早上,老人的儿子岑海全突然在家中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岑海全由于饮酒过量突发脑溢血。尽管医务人员尽力救治,年仅48岁的岑海全仍于3月30日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当医院通知家属病人已不治时,岑海全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也不禁开始思考,要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他的后事。
岑海全的姑丈徐汉南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在仙风山墓园值班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原因,他对殡葬方式方面的信息比普通人了解得更多一些,对器官捐献工作也比较理解。于是,徐汉南与岑旭培商量,既然已没有办法挽救岑海全的生命,那么就以捐献器官的形式,让他在生命的尽头还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徐汉南说。
此外,岑海全的其他亲属也曾通过媒体报道、身边人的捐献事例等途径,对捐献器官有所了解。在他们看来,如今社会都提倡捐献器官及绿色殡葬,这样还可以帮助他人重获新生,何乐而不为。“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就别人家庭的幸福,这样也挺好。”岑海全的弟妹对捐献器官开始达成共识。
一开始对捐献器官不怎么了解的岑旭培,在听取了众多亲属的意见后,自己默默地沉思了很久,最后终于决定将儿子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儿子的生命。
捐出器官
让有需要的人重获新生
最终,岑旭培和老伴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3月30日凌晨,南宁解放军第303医院移植研究院的医生为岑海全做了双肾、肝脏、眼角膜摘除手术,为3名患者带去了重生,还让2名患者重获光明。医生表示,岑氏家人的善举,为医学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恩泽了患者,也造福社会。
4月6日,岑旭培在家中向记者展示了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向器官捐献家属颁发的荣誉证书。他告诉记者,岑海全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病,对于他的离开,家人都感到很遗憾。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儿子还有机会为这个社会作贡献,岑旭培和家人又因他而感到光荣。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截至今年3月份,梧州市实现逝世后器官捐献121例,捐献者捐献了肾脏、肝脏、心脏等大器官491个,让300余名患者重获新生。其中,岑海全是本市第121位捐献者。
据梧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乐小姐介绍,目前,梧州市的器官捐献工作在稳步发展当中,每年捐献器官的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平时也有不少市民主动向梧州市红十字会询问关于器官捐献这一善举的申请流程,越来越多的人陆续加入志愿者队伍,这也表明梧州市民的观念日益开明。(西江都市报 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乐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