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龙天传 文/摄
4月11日,13时半左右,梧州市长洲镇长地村新村二组的村民张雪文,站在自家的菜地旁,满脸愁容。她指着一片已经枯死的芫荽,对记者说:“这些菜我辛苦种了三个月,眼看就要上市,却全部焦枯了。现在,我只能改种别的作物了。”
像张雪文一样,面对着准备收成却无故焦枯的蔬菜,长洲镇长地村新村与寺冲村阳桥自然村外水片区的许多村民这两天都愁眉不展。
记者了解到,上述片区从8日开始出现蔬菜菜叶焦枯甚至枯死的现象,到10日这天,焦枯的菜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而据长洲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初步统计,8日至11日,上述片区受灾蔬菜面积约2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以上。
当地蔬菜叶片焦枯。
4月11日,长洲镇长地村新村三组的村民向记者展示焦枯的芫荽。
大片蔬菜枯死地里
11日中午,记者在长地村新村二组看到,蔬菜地显露出一抹抹极不协调的泥黄色,凑近一看,才发现地里全是枯黄的菜叶。出现叶片焦枯的菜地长长一片,地里有菠菜、芫荽、香葱、油麦菜、生菜和瓜苗等品种。记者随手拾起一片焦枯的菜叶,放在手里轻轻一捏,叶片便化为灰状碎烂了。
“4月8日凌晨4时左右,我和儿子像往常一样到菜地里收菜。可是,一推开门,我们就闻到一股极为刺鼻的气味,被呛得几乎睁不开眼。”新村一组村民丁锦声告诉记者,因为气味太呛,他们父子俩只在菜地里忙活了一下,便不得不回到家中休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股刺鼻的气味过后,菜地里的农作物开始焦枯。8日上午9时左右,菜地里种植的芫荽、香葱、菠菜等农作物相继出现菜叶焦枯的情况。他们尝试对蔬菜加大灌溉量,也未能阻止情况的恶化。
新村三组组长丁汉来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大吐苦水:4月8日上午10时左右,他家的门口被组内村民围个水泄不通,村民们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蔬菜突然焦枯。
据记者了解,蔬菜焦枯的情况,还出现在长洲镇寺冲村阳桥自然村多户村民的菜地里。
受害蔬菜范围扩大
4月8日,两村菜地蔬菜大量焦枯的情况迅速反馈至长洲镇政府。长洲镇政府立刻派出农技专业人员赴受灾农田调查。
长洲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曾昭彤4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8日,他在调查中发现,受灾菜叶上没有被害虫蚕食的痕迹,且蔬菜的根部完好。调查当天,受灾蔬菜的品种为3种,受灾面积约80亩。调查人员取样多个受灾蔬菜品种进行化验,结合相关化验结果,已排除因病虫害和人为种植不当等原因导致蔬菜焦枯的可能性。
4月10日,为准确核查受灾情况,梧州市农业委员会和长洲区农牧渔业局分别派出农技骨干,组成调查小组,再次赴受灾农田调查,发现受害蔬菜的品种增大,面积扩大。
长洲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覃志平4月11日介绍,截至11日,长洲镇长地村新村与寺冲村阳桥自然村外水片区受灾蔬菜品种已扩大至7种。经调查,已达绝收程度的菜田约50亩,不同程度受损的菜田有200亩。另据其保守估计,此次灾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万元。
覃志平表示,农业部门已建议村民在绝收的菜地改种其他作物,而对于受损程度一般的菜地,则采取加强护理和补充肥水等补救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此外,长洲镇政府及农业部门也将继续监控相关灾情的变化。
蔬菜焦枯或与废气排放有关?
谈及蔬菜叶片焦枯的原因,村民们纷纷将矛头指向河对岸的多家化工厂。
长地村新村与寺冲村阳桥自然村外水片区位于西江河畔,对岸便是龙圩区数家化工厂。在记者采访期间,对岸化工厂的烟囱不断冒出白烟,但记者没有闻到明显的异味。一些村民说,对方往往是选择凌晨时段或者双休日才排放出“带恶臭”的气体。
新村一组村民丁绍瑞称,对岸化工厂“偷排”废气的问题由来已久。他曾就此问题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投诉初期,“偷排”废气情况会有所收敛,但很快又死灰复燃。
不少村民也认为,长地村新村与寺冲村阳桥自然村外水片区所种植的蔬菜,每年都会出现叶片枯焦的现象,很可能是化工厂废气长期排放所致。
化工区今年无废气偷排迹象
“与经济损失相比,我们更担心是不明臭气是否会带来相关食品安全问题?”采访间,不少村民向记者透露了他们的担心。
为了尽快了解不明臭气的原因,记者将相关情况反馈至梧州市环境保护局。该局法规宣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灾村民所指的“化工区”一直是梧州市环保部门的重点监控区域,该局对当中生产钛白粉的企业采取了许多监管措施,如要求企业加装视频监控装置,实现全程监管;监督企业不断完善废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排放;强化检查,实地掌握废气影响情况等。
不过,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调阅相关监控数据,今年以来,包括4月7日、8日,这片化工区均无相关废气偷排的迹象。下一步,环保部门将加强对涉事化工企业区域的随机抽检工作,并组织周边群众、社区代表等,到相关公司实地查看企业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
4月12日17时,记者再次致电长洲镇政府获悉,暂未收到灾情恶化的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