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李兵)今年以来,藤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党支部+”四种扶贫模式,辐射带动全县99个贫困村、2200多户贫困户创业就业。
“党支部+农村人才屋”,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濛江镇安和村党支部通过创建“人才屋”,聚拢110名懂技术、善经营的“田秀才”与贫困户结对,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或就业,各项扶贫产业发展顺利,逐渐形成规模、产生效益。
“党支部+创客”扶贫模式,为贫困户网上销售引路。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通过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邀请广州、南宁等地的知名电商专家到藤县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培训,培养农村“创客”,对葛系列产品、太平米饼、同心米粉等特产开发线上销售。同时,打造梧州绿桂电商平台,助“创客”网上销售时令水果、生态鱼、土鸡蛋等农产品,交易金额超过10万元。
“党支部+旅游”扶贫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天平镇迴龙村党支部利用长洲水利枢纽储水形成的宽阔水域,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格木泉·香樟园”农家乐项目,为村民和贫困户创造丰富的就业岗位,增加务工收入。象棋镇道家村党支部引导贫困户以房屋入股景区的“农家客栈”,并销售特产和经营农家乐,去年以来累计产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石表山景区获评“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区”。
“党支部+基地”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抱团发展。埌南镇各村党支部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莫埌村佛手、新光村砂糖橘、界田村苦玄参、大湴村牛大力和马地村万羽肉鸽等五大种养基地建设,以规模化生产拉动效益提升。同心镇沙村党支部通过打造砂糖橘合作社示范点,引导贫困户聚集到产业链,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装箱、对外销售,实现贫困户抱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