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邱勇 陈翠湖)近年来,我市采取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扩散蔓延,疫区林木面积已减少约6300亩。
据了解,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是松材线虫,主要传播媒介是松褐天牛。该病具有致病力强、寄主死亡快、传播快、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被称作松树的“癌症”。2006年3月、9月,我市先后在万秀区城东镇、苍梧县木双镇发现松材线虫疫情,涉及面积约7900亩。经过各级有关部门多年的防治,万秀区松材线虫病疫区已完成拔除验收,苍梧县木双镇仍分布有松材线虫病,疫区林木面积约1600多亩。
2016年8月以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落实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各级林业部门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督查机制,推进该项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据市林业局统计,各县(市、区)均有枯死松树分布,技术人员对3517株松树枯死松木进行采样和分离检验,发现32个样本携带松材线虫后,在全市挂放高效松墨天牛诱捕器662套,诱除松墨天牛约3.2万头,同时在各地林区开展无人机监测松材线虫病疫情调查,共监测山林18万亩。
此外,我市还加强与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的合作,联合开展飞机防治松材线虫病作业,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趋势的交流和信息沟通,有效降低了飞防区内松褐天牛种群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