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孙颖春)梧州市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通信基站建设63个,完成改造通信基站131个;市电信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城市15000户光网改造;“光网梧州”暨“十三五”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8000户光纤到户接入建设,实现25%自然村屯光纤网络覆盖,加快推进梧州市云计算中心建设……近期,我市一批信息化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为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发展夯实基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等战略部署,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其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去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62亿元,同比增13.9%;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今年1至3月,全市16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9亿元,同比增长27.8%。
《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梧州与贺州、贵港、玉林信息产业共同组成广西新一代信息产业“一核一轴两翼”布局中的其中“一翼”。梧州以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电子信息集群、梧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建成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基地,重点发展手机主板、整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发展掌上多媒体产业及电子信息服务产业,配套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根据规划,我市进一步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逐步优化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软硬兼备、相辅相成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在制造业领域,我市积极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大力推动高速宽带网络及移动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一批“两化融合”项目。据统计,我市现有广西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广西信息化应用企业52家,广西两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3家,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园区2个。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我市大力实施信息惠民“一体两翼”工程,先后与中兴通讯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目前,梧州已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医疗服务的地级城市、广西首个实行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城市、广西最早启动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国家居民健康卡建设的城市,智慧社区工程率先实现基层服务全覆盖,智慧养老工程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我市已基本形成上联省主干线网、下联县区分配网、空中卫星传播、地面微波覆盖的立体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和电视,宽带网络县、乡全覆盖,860个行政村已接入宽带,覆盖率99%以上。
尽管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近年发展迅速、科技含量逐渐提高,但产业总体规模与东部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企业规模偏小、终端产品少、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较突出。为此,市发改、工信、投资促进等部门将加强联动配合,以重点园区和拳头产品为纽带,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商力度,着力推动一批电子信息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努力提升电子信息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