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曾韵
近日,梧州市第三十五届青年运动会落下帷幕,本届青运会共吸引2000多人报名参加。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不太关注青运会,有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一赛事。随着全民健身地位的提升,充分挖掘和发挥青运会这一本土赛事的品牌效应,推动全民健身尤显重要。
规模扩大但关注度低
自1982年起,我市已连续举办35届青运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坚持举办青运会的城市。今年,主办方增设了一些深受青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如山地自行车、羽毛球、游泳等,而且时隔十多年后恢复射击项目。“本届青运会以休闲型体育运动为主,共吸引173支队伍、2005人前来参加,创下近十年来梧州市青运会比赛项目最多、参加人数最多的纪录。”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卢灯旺介绍。
虽然青运会把参赛选手的年龄放宽到18至45周岁,但许多青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报名参加青运会。今年35岁的市民岑先生是游泳爱好者,但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让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岑先生望而却步。经常打羽毛球的市民李先生因为不清楚赛事项目设置,以为羽毛球赛只打团体赛,他一直苦恼于找不到搭档,最终错过报名时间。市民陈女士表示,青运会的奖励面不够广,奖金奖品也不算丰厚,无法激起她的参赛热情。还有部分市民由于工作生活繁忙等原因没有参加比赛。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20至30岁的35名市民,其中24人不知道有青运会,11人表示知道市青运会,但对此并不关注。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市民彭小姐说:“自己向来对体育不感兴趣,加上青运会的运动项目趣味性不强,所以不会太关注这项赛事。
此外,青运会宣传力度不足,难以真正发挥赛事品牌效应推动全民健身,也是目前青运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举措推动全民参与
对于青运会参与关注度不高的现象,相关体育人士指出,青运会除了选拔优秀体育苗子以外,推动全民健身才最为重要。此外,加大青运会宣传推广力度、提升赛事欣赏价值也同样不可忽视。
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张琦认为,青运会不能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而应该成为一项普通大众均可参与的体育赛事,“青运会可将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进行分组,并适当增加团体赛项目,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赛。”张琦说,这样既可激发市民参赛的热情,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又能增加比赛的可看性。
“青运会应与当下青年的运动兴趣紧密结合,创新传统项目的比赛形式,增设新兴体育项目。”拿到本届羽毛球比赛“双冠军”黎起全提议,青运会可增设彩虹跑、快步走、创意灌篮、射门大赛等项目,不仅能活跃赛场气氛,还可以提高赛事的可看性和吸引力。他还建议,主办方应淡化奖牌色彩、扩大奖励范围,突出青运会的群众参与性,引导市民参与其中。
在赛事宣传方面,许多市民认为应加大赛前宣传力度,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最佳运动员、最受喜爱体育项目评选等方式,提高市民对赛事的关注。连续四年组队参加青运会篮球赛的唐先生建议,主办方可以利用比赛中场休息或赛后时间,举行与赛事相关的知识问答等活动,让观众充分融入到青运会比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