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罗银妮
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5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市残联大楼三楼的市聋儿语训中心,探访在这里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的五十多名听障儿童,了解他们接受康复训练的学习生活。
在语训中心,孩子们的耳朵带上了助听器,耳边听到的是一声声稚嫩而又含混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助听器的辅助下依旧很难说出完整的句子。在“个别化训练”小教室里,语训老师蓝莹莹正一字一音教导小欧正确发音,同时提高孩子的思考、动手能力。
“它是一种水果,长在树上,形状圆圆的,表面有细细的毛,小猴子特别喜欢吃,它是什么呢?”蓝老师向小欧提问。只见小欧面前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大巴车、桃子、猫、辣椒的模型,小欧思考片刻,说:“桃——子。”“对了!真棒!”蓝老师对小欧竖起了大拇指,并鼓励小欧伸出小手触摸桃子模型,感受物体触感。过程中,小欧红红的小嘴一张一合地跟着蓝老师读词,纠正发音。
在“纸折小鱼”环节,小欧跟着蓝老师按步骤一步步对折,但在折“鱼嘴”这一步骤时遇到了难题,无措的小手来回翻折也没有折出“鱼嘴”,随后他磕磕巴巴地请求帮助:“姐姐,请帮……帮我。”进入语训中心培训前,小欧语言清晰度不高、部分语音发不出来,现在他能比较清晰地吐字发音,表达自己的意愿。
市聋儿语训中心主任邓雄文介绍,中心于2007年7月正式开班成立,集中接受学龄前听障儿童开展听觉言语康复和学前教育,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专业的聋儿语言训练机构,60%的聋儿经过康复训练后进入普小普幼读书。目前在此接受培训的五十多名聋儿,不少都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康复程度较好的不仅可以背诵古诗,而且还能上台演唱简单的儿歌。孩子们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让老师和家长们欣喜万分。
“这些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除了有听力障碍,其他方面跟普通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是很多东西需要反复多遍才能学会,作为特殊教育事业的老师,我们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蓝老师表示。
据了解,语训中心的听障儿童中有28名受中国残联“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康复救助项目资助,受助贫困听障儿童免费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走出无声世界。“但我们周边,还有很多存在听力障碍的孩子们,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没办法与人正常沟通、融入社会。”邓雄文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听障儿童,多一份爱心,理解、尊重听障儿童,帮助他们倾听世界、表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