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罗银妮 通讯员 陈晓红)5月15日上午,长洲区大塘街道办幸福社区的网格管理员及志愿者巡逻队又戴上红袖章,对社区辖区内的隐患易发点原丝绸厂宿舍及周边进行巡查,入户告知居民要注意灾害防范。
原丝绸厂宿舍是两栋破旧瓦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地势低、环境差,排水渠老旧堵塞、降雨易积水、大风刮落瓦片等是常有的事,加上瓦房内住着8户老人家。连日来,强降雨及雷暴大风天气频发,原丝绸厂宿舍片区的网格管理员加大了对原丝绸厂宿舍及其周边的巡查力度,风雨天气每日一巡或两巡,并不时入户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发放防灾避险手册,告知老人家们应急电话,发现隐患一定要及时通知社区。
这是幸福社区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幸福社区将辖区划为8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有网格管理员、协管员、信息员等队伍,制订一系列日常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将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等特殊群体进行信息采集录入“大塘街道城市社区网络化管理系统平台”,实行网格工作数字化管理。在防灾减灾管理方面,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组织协调辖区各挂点单位、企业、志愿者团体参与防灾工作,实行隐患事故排查机制、汛期24小时值班制,坚持定期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现场勒令整顿,并及时跟踪复查整改情况。同时,社区设置微型消防站,水枪、水带等设备一应俱全。
每逢汛期,社区网格管理员、志愿者巡逻队加强辖区防洪堤隐患巡查排查力度,并向停靠辖区防洪堤一带的船只下发通知,提醒船员注意安全;去年台风“妮妲”过境前,为避免危险,幸福社区连夜将原丝绸厂宿舍8户人家撤离,安置到周边宾馆暂住。“我们要求各网格管理员、志愿者巡逻队除了做好网格内的日常性防灾巡查、信息收集、防灾宣传外,还要做好应急预警情况下的灾情救助、人员疏散和安置等工作,做到不掉一户、不漏一人,将综合减灾工作落到实处。”幸福社区副主任石健叶表示。
幸福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增强了社区防灾减灾的联动实力,辖区居民安全问题更有保障,去年年底,幸福社区获评全国、全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居民更有“安全感”了。石健叶告诉记者,社区计划在原丝绸厂宿舍安装“天网”,实时监控掌握情况,发生险情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