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道理实在歪,睡起做梦就发财;哪个信了他的话,睡下永远起不来。”“歪理邪说不要信,一生一世讲科学。”……近日,蒙山县文平哪啦自然村的警务助理黄德坤通过“一村一警务助理一微信群”发了这条反邪教山歌。
近年来,作为梧州、蒙山县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的哪啦自然村,结合反邪教斗争,建立和谐农事协会、村民反邪教网络联盟,有效地延伸了工作手臂。通过“互联网+综治”、互联网+反邪教等,积极用网、主动占网、加快建网,形成网上网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一个社会组织是否真管用,关键看其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实不实。”蒙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申学明说。“互联网+”思维为哪啦村反邪教事业开拓了新境界。
2016年初,蒙山县综治办、公安局创新试点建立哪啦自然村微信“综治、治安防控交流群”,广泛发动村里的杂货店店主、村民入群,并固定专人24小时在线维护,及时发布、转发权威信息,接受群众提供的线索信息。目前,“微巡防”模式初见成效,200余名村民入驻交流群,成了反邪教守护村屯的200多个“哨兵”。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黄阳建介绍,根据群众反映的信息事实,警方及应急分队及时发布防范预警,并印发了相关宣传单,发放给群众。现在村民手机没有离手。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建立“综治、治安防控交流群”“微矩阵”,创新以微信群开展巡防的“微巡防”新模式。通过让群众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群众成为综治、公安的微友,发动群众参与微信互动。
“自从村里建立了公共安全应急分队,每天都有队员巡逻,邪教组织、和邪教分子闻风丧胆,不敢涉足村里半步。”村民笑呵呵地说。
“临近五一节,发现可疑人到村里,大家注意哦!”近日,警务助理陆永海通过村里社会治安防控交流微信群向民警和村里的应急分队反映。获取信息后,民警和应急分队立即展开调查,加大白天和晚上巡逻密度。
“邪教就像吹风蛇,满嘴满牙都是毒。轻信邪教人糊涂,做了错事害家庭”“常看电视和报纸,国家法律多知道;别跟邪教干坏事,遵守法律幸福来!”……该县综治部门和警方从服务和防范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微巡防”便民利民和防范的双重作用,接受群众对邪教组织、邪教危害等的各种咨询。与此同时,群众也成为巡防好帮手,成为民警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旦出现邪教组织的异常情况,群众从微信中反映情况,民警以及村协会会员、应急分队队员会第一时间接收处置,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大综治、反邪教防控网。
哪啦村从便民制度、便民措施等方面入手,在各个组设立综治反邪教中心户、警务瞭望点,法官(民警)工作室就像一个个“反邪教法律航标”,使群众了解法律、信任法律。同时政法部门还不定期在法治教育文化园开展普法、咨询、解答疑问活动,打造了乡村“法治集市” 。 “通过政法干警的普法使我们懂得以后要多学法,要用法律利器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知道邪教组织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今年春节,县综治办将普法超市搬到文化园,村民边学习法制知识边感慨。
“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吸毒、贩毒,不走私贩私,不聚众赌博,不参与传播淫秽物品,不参与邪教活动。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邪教组织作斗争。”,反邪教内容被写进了哪啦村的《村规民约》,逐户发放宣传资料上;进入“无邪教”创建活动中等形式,真正让反邪教意识扎根村民心中,使每一位村民形成了反邪教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目前,该村以创建“五星级平安和谐户”活动为契机,签订“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为重点,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进家庭工作,参与活动家庭户250多户,家庭签卡率达100%,建立中心28户,建设示范户13户。
(李继远 曹凤娟 陆建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