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为民、务实主题,通过一线征集民意、一线服务推进、一线合力建桥的“三个一线”举措,党群连心合力实施“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线征集民意。我市利用党代会、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基层调研座谈会等各类会议契机,围绕近年来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村屯桥梁年久失修影响群众生活生产问题,听取农村基层党代表、返乡农民工代表等意见建议,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在项目组织上,各地开展“我的家乡要修桥”网络征集活动,围绕桥梁选址、设计等问题,广泛听取网民意见建议,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及电话咨询共收集群众及网友意见建议40多条。经过调查摸底,全市农村地区需修复整治危桥346座,需新建桥梁344座,预计投资2.43亿元。
一线服务推进。我市整合发改、交通、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资源,在市、县、乡三级成立“第一公里·桥”惠民工程活动办公室,强化项目管理指导推进。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建立路桥工程师专家库,成立技术专家组,负责对桥梁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监督指导,56名桥梁技术专家共深入农村一线实地核验、技术指导1000多人次,确保桥梁项目建设质量。各地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组织开展“党旗飘扬进工地”“一线党旗红”“一线建功大行动”等,通过服务队一线走访调研、督促指导、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等,确保桥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一线合力建桥。“第一公里·桥”工程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即通往贫困村的桥梁优先,辐射人口多的桥梁优先,群众反映强烈、修桥积极性高的桥梁优先),以苍梧县深塘村作为示范点,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黄茅组塘底漫水桥等11座桥梁建设,示范带动农村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5万多人次。全市各级采取财政投入、项目整合、企业捐助、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群众筹措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通过爱心捐资、冠名建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桥。截至目前,全市共整合各方资金共2275.0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5.78万元,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农村桥梁188座,累计完工123座。(吴祖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