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祝琳 通讯员 范敬允)8月24日,在广西梧州通宝再生物资有限公司拆解车间,工人们忙着拆解各类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缆等固废原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今年年底前禁止部分高污染固体废物入境,这使得企业进口固废原料更为谨慎。
“国家政策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我们从环保设施、人力、货源和生产环节等方面进行完善以适应新政,也促进企业管理更规范。”通宝公司负责人说。
通宝公司是再生资源加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企业。今年,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终期验收,在此基础上,园区进一步探索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发展新思路,启动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园区共有投产企业3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2家、三产企业4家。园区主要通过国内回收、国外进口以及园区内部循环利用三种方式进行循环经济生产,园区企业在国外和国内建立各自的回收网络,上游拆解企业共47家、中下游深加工企业17家,上游拆解企业可为中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
今年随着再生金属市场行情好转,有色金属价格逐步上涨,再生资源园区拆解企业加大了进货量,现有22家规上企业1至7月份完成工业产值198.1亿元,同比增长35.8%,整体运行保持稳步上扬趋势。
面对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政出台,再生资源园区充分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优势,协同环保、海关、检疫等部门,搭建信息调控、有色金属电子交易等智能平台,对汽车配件再制造产品、废五金等实现线上线下交易服务。同时,园区扶持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逐步将原料市场转向国内,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集聚效益。园区还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良机,重点围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塑料、再生不锈钢、再生锌和再制造等六大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在再生铜产业链下游、再生铝产业链中游取得重大突破,补齐园区产业链,1至7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近40亿元。
随着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再生资源园区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发展。1至7月,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53.5亿元,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8.1亿元,同比增长3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亿元,同比增长2.94%。预计1至8月园区工业总产值可完成28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