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近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妇科手术团队成功为一名50岁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晚期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好转出院。
4个月前,李阿姨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流血量时多时少,并伴有血块,没有腰胀腹痛不适,体重下降了10多斤,曾到诊所治疗,没有好转,便到当地医院就诊。通过病理检查,医生诊断李阿姨患了子宫内膜癌。
随后,李阿姨来到市红十字会医院妇科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妇科副主任医师江布英对李阿姨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了解,经过全方位检查发现,李阿姨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已经到了晚期,患者体内腹主动脉周围、侧骼血管区、两侧腹股沟已出现多个淋巴结转移肿瘤。经过科室集体讨论,江布英副主任医师决定为李阿姨进行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切除体内肉眼所见肿瘤。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一周后好转出院,后续进行放疗巩固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子宫内膜癌好发年龄比子宫颈癌推迟10年,平均年龄在55岁上下。肥胖、未孕和不孕、晚绝经、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使用外源性的雌激素及内源性的雌激素过高、使用三苯氧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江布英指出,各种类型的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发病于绝经后,故绝经后出血成为患者最重要的主诉之一。尚未绝经者,则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样分泌物,但远不如宫颈癌显著;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不适。但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警报信号,未被大多数中年女性认识和重视,不少患者往往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没能及时就诊,从而发展为晚期病例。
由于子宫内膜癌无特异敏感标志物,子宫内膜细胞和宫颈上皮不同,除行经期外,平时不易脱落,一旦脱落又往往发生退化、变形、溶解等一系列变化而难于辨认,因此应用细胞学诊断内膜癌的阳性率一般不高。目前,诊断性刮宫取内膜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依据。为了尽早做出诊断,遇到不规则流血、流液,或年龄较轻,但有长期子宫出血及不育史者,应警惕内膜增生已有癌变倾向。已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一度好转或治愈,有出血的应考虑做子宫内膜检查。“妇科接诊最年轻的患者23岁,无性生活史,就是异常子宫出血1年,在外院反复经激素治疗无效来就诊的。后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后,在全麻下进行宫腔镜检查发现肿瘤已侵犯宫颈管。”江布英说。
江布英提醒,阴道超声可以准确了解宫腔内情况,尤其是子宫内膜厚度。阴道超声对于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非常有效,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如果通过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不超过5毫米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会是非常低的。而子宫内膜癌由于生长慢、转移晚,症状显著等原因,如果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陈小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