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坐落于北山的梧州自来水厂曾经是广西最大的水厂,直至如今,它仍然承担着为梧州市民供水的重任
【古郡史话㉖】清流润城细无声
2017-10-21 13:19   西江都市报   记者 赵洋

    西江都市报记者 赵洋

    在风景秀丽的北山山腰,梧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多岁的北山水厂坐落其中。据《梧州第一》一书记载,今日的北山水厂,即昔日的梧州自来水厂,在民国期间是广西最大的水厂。

    汩汩清流,泽被梧州。梧州供水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一部城市规模发展史、一部市民生活变迁史。

    适应发展建设水厂

    每逢市民路过北山山腰时,无不为北山水厂极具特色的牌坊式大门及其门前四个石鼓所吸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牌坊是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在民国时期,梧州几乎每条街道都有牌坊,大部分牌坊为木制牌坊。”梧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陈韶金介绍,北山水厂的牌坊大门用石制成,在当时并不多见,这隐隐包含着设计建造者希望水厂能长久运营的心思。

    迈进北山水厂的牌坊大门,眼前一派园林风光。在树阴掩映的山坡上,有一格格水池,水从一池流向另一池,原本混浊的水也慢慢变得清澈。池壁和池面的水泥已泛黄,在水池之间的隔墙和过道,立着一个个老式阀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老水厂。

    “这个厂区现在仍在使用,6个沉淀池也是建厂时兴建的。80年来,经过不断的工艺改造,它们现在还在工作。”北山水厂安全主任梁品明介绍,为了保持风貌,每次水厂改造时,施工方都尽量不改变各幢建筑的外立面。

80多年前建造的沉淀池,如今仍在使用,变化的是如今的净水工艺更先进。

    在不远处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前,有两块不太起眼的石碑,石碑上的内容为《创建梧州自来水厂工程始末记》。它们向世人讲述了80多年前北山水厂诞生的始末。

    清末民初,梧州口岸开放后,货运兴旺,商贾汇聚,电池厂、电力厂、硫酸厂、酒精厂等近代工业企业逐步建立;百货行、钱庄、银号、旅馆和酒楼如雨后春笋,在梧州大街小巷纷纷涌现。然而,梧州百姓的用水方式却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陈金源说:“当时梧州百姓或自行从桂江挑水,或向挑水夫买水,然后在水中投入明矾搅拌,沉淀杂质后再使用。因此,当时在梧州兴建水厂,可以解决生活、商业及工业用水等方面的问题。”

    兼顾消防需要,是当时梧州当局考虑建设水厂的另一个原因。据《梧州市志·综合卷》记载,1924年11月30日,梧州城内的一场大火焚毁商铺和民居4709家,5000余人成为灾民。

    陈金源认为,河东城区人口密集,商铺林立,如果没有稳定供应的消防用水,遇到火灾时易“火烧连营”,因此建水厂能兼顾城市消防需要。

    地方自筹经费建设

    1926年,梧州商埠局设立水电筹办处。1928年,梧州市长蒙民伟、工务局长凌鸿勋、财政局长梁庆修等人最终商定修建自来水厂,水厂定址北山山腰。

    受技术限制,当时水厂主要是重力供水,水厂建得够高,水压才有保证。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专家彭志创介绍,当时北山水厂的框架式取水泵房就建在十二步梯,即如今龙母庙对开区域。这也是城市水源的上游,在管道埋设方面较为方便。

    1929年2月24日,沉淀池、滤水池、清水池和冲水池开始动工建设,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订购的供水设备漂洋过海,陆续运抵梧州。街道管网同时开建,出厂输配主水管从北山水厂至北环路,加上其他街道干管,全市管网总长达10公里。

北山水厂建设时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输配水管,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在自来水厂建设期间,共计花费80余万元(广东银毫)建设费用,这笔经费大多来自地方自筹。1933年8月,由钟南记公司建设的水池工程完工,管网工程竣工投产。

    从此,梧州市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在《创建梧州自来水厂工程始末记》中,描述供水当日的情形,“试机抽水,源清流畅,消防藉以无忧……”

    1933年11月,梧州自来水厂成立,时有职工24人,厂内建筑有特警室、清水池、滤水池、沉淀池和职工宿舍等,水厂日供水能力为1.5万吨,北山水厂成为当时广西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供水企业。

    1934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梧州自来水厂总工程师何栋才任水厂经理。彼时,全市总装管、装表用户1530户,以商店居多,住户次之。用户安装水表后,水费由银行代收,水厂每月派员抄表计算水费,用户到银行缴费。

    有趣的是,如今北山水厂历史展览室内还保存着1937年时41岁的抄表工吴尊一的档案。档案内除了吴尊一的半身照、学历和月薪等个人信息外,还有何栋才对他的评价:“颇健壮,尚能称职”。

    “水站”成为历史记忆

    20世纪30年代,梧州市区人口达到8万人,商贸繁荣居全省之冠。北山水厂建成后,真正能把自来水管拉进家门口的家庭却不多。

    因管网不完善及交不起水费,不少市民就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大家一起买水筹,挑水使用。当时,对于公用的自来水龙头,梧州市民称之为“水站”或“水柜”。

    陈金源说:“为解决普通民众用水问题,梧州自来水厂采取了一个过渡性措施,即在市区主要街道安装一个‘水站’,周边居民买了木制的水筹,方可排队取水。居民每取一担水,便往‘水站’旁的箩筐投入一枚水筹。”

    “那时候水表、水管都是国外进口的,有钱人家才负担得起单独立表用水。”陈金源表示,当时市区还出现了“担水工”这个行当,他们专门到水站挑水,再挑送到各家各户售卖。

    抗日战争爆发后,梧州成了日机轰炸的重点目标。1944年日军进入梧州市区之前,梧州自来水厂的职工将关键的电机等贵重设备转移至苍梧县狮寨镇暂避,全市暂停供水。

    抗战胜利后,梧州自来水厂职工将设备搬回北山水厂。遗憾的是,由于基础设施被破坏得较为严重,水厂难以恢复生产。为解决市民用水的燃眉之急,水厂职工在桂林路大码头临时设置了泵船,直接抽取江水供市民使用。

    1949年11月,梧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官员撤出梧州时企图炸毁梧州自来水厂。在此紧要关头,梧州地下党组织与水厂职工紧密合作,将水厂关键设备拆卸下来妥善保存,并组织人员日夜保卫北山水厂。同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梧州城。梧州自来水厂完好无损,桂江上的泵船也始终没有停止为梧州市民供水。

    工艺不断升级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居民生产生活亟待恢复,用水量激增。1949年12月,梧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北山水厂,随即组织广大员工抢修设备。

    1950年5月,北山水厂恢复正常供水,同时结束了梧州市民4年多的临时供水状况。

    城市供水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是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梧州自来水厂一直进行各种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网建设。至1956年,梧州市区各处供水管线铺设陆续展开,铺设的水管增加到了27公里。1957年,桂江过河水管铺设工程完成,结束了梧州市区河西片区没有自来水供应的历史。

    在梧州市自来水公司退休干部苏炳华的印象中,水厂工作较为辛苦。当年的水管埋设,必须在一定距离预留一个柔性接口,防止因天气和地形变化导致的水管变形爆裂。其中一项是“灌铅”,即要用大量高温融化的黑铅水,浇注在水管接口处,起密封的作用,水管抢修时使用尤其频繁。

    “一锅铅水15公斤左右。”苏炳华表示,工人如果不够力气,黑铅就会跌到地面或烫伤自己。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很多水厂职工住在北山上,宿舍旁就是沉淀池。哗哗的流水声,成为北山水厂职工的“催眠曲”。在职工激昂的号子声中,在水池哗哗的流水声中,北山水厂不断进行升级,设计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日。

    80年弹指一挥间。直到今日,北山水厂仍然承担着为梧州市民供水的重任。在苏炳华这些老工人心中,北山水厂依然活力十足。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阅报关注十九大
山歌欢庆十九大
城管执法人员清理红岭路违规占道广告灯箱
【这五年,梦圆】道德新风遍吹 文明成果共享
蒙山县“老乡家园”移民安置小区楼房封顶
梧州各界人士热切关注十九大开幕盛况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