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凌一帆 郭显超)每天清晨,藤县大平镇陈垌村凤凰泉特醇酒厂热闹而忙碌。村民韦深基将煮好的酒饭摊开在台上,然后拌和、发酵,一切都显得忙碌而有序,很难看出他实际上是新“入行”。 陈垌村座落在太平镇东面,离县城60公里,村民主要收入除了种养外就是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仅有3800多元。随着我市逐步加大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力度,陈垌村成立了凤凰坪种养合作社,吸纳村民股金,投资经营山泉水厂、酒厂、腐竹厂、养猪场、钓鱼场、农乐山庄等村集体项目,都有了初步收益。村委会考虑到韦深基家庭经济困难,特意安排他到镇上学习酿酒技术,然后安排到酒厂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陈垌村党支部书记韦灿基介绍,村集体合作社采用土地参股、现金认购股权、吸引外来投资和争取政策支持等资金筹措方式,目前村民集资入股达到200多万元,经营项目每年收入达70多万元,还就地解决发100多人就业。 家乡的发展前景好,还吸引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黄自海从广西大学农学院兽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外地一家大型养猪场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养猪技术和经验。得知家乡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后,他主动要求加入,还出资筹办了养猪场,目前肉猪存栏量近千头。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制定推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各级项目资金,对贫困村村民合作社投资新建、社村共建、村企合作开发的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和扶持,确保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