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㊽】粤桂共建试验区 两广合作创双赢
2017-11-23 08:27    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全淦枚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全淦枚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翻开最新的城市版图,梧州以东的省界线如今被誉为区域合作的“黄金线”——这正是梧州、肇庆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所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中心所在。

试验区的开发建设迸发出惊人的“粤桂速度”,江南、江北、社学三大片区建设全面铺开,基础建设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建设风生水起。作为一个突破省级边界束缚的全新区域,试验区定位于广西承接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如今,从最初的孕育到逐渐发展壮大,这一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之旅扬风帆先行先试谋发展

在如今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江南片区指挥部办公室里,一幅江南片区的航拍影像图颇为显眼,试验区江南片区征拆维稳综合协调部部长吴伟国站在这幅他已无比熟悉的影像图前细细观察,言语中无限感慨:“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也会发展起来!以前这个区域只有老旧的工厂分布江边,荒山野岭,连进去的路都没有。”

作为最早来到试验区参与工作的亲历者,这几年,吴伟国与越来越多的“粤桂人”一起坚守在试验区建设最前线,看着图上一条条建成或者正在建设中的道路,他深有感触,这距离他们一步步在荒山中开垦出一条“路”的“开荒”岁月,已过去4年多了。

从曾经的荒凉山地到如今日臻成型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短短几年时间,这片位于两广交界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历史记录本,可以清晰地看到,2011年底,在两广加强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梧州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主动谋划与相邻的肇庆市对接,推动跨行政区域一体化合作,试验区应运而生。

2011年12月11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北京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肇庆市交界区域共同设立产业合作示范区的构想,“粤桂合作”建设开启了梦想之旅。

2012年11月,广东、广西两省区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积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试验区建设正式上升到两省区战略层面。

为何要设立这个“特区”?两广一家亲,携手合作由来已久。然而,粤西和桂东有个共同点,都是欠发达地区,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又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和节点。在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这一区域开辟出合作特别试验区,不仅具有互利共赢的良好基础,也是探索区域内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打造两广合作先行区和新平台的历史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20日,广西党政代表团赴广东考察学习,并与广东省党政领导举行会谈。会谈纪要中明确两省区要务实推进试验区建设,共同争取国家同意设立试验区,将试验区由两市共管提升为两省区直管。

试验区的推进还得到两省(区)领导的关注。2012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肇庆市调研时指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要立足长远,突出特色,高水平进行规划。3个月后,肇梧两市举行了第一次市长联席会,审定试验区2012年24项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计划,试验区梦想开始落地。

2013年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梧州调研时指出,试验区建设是一个创举,要加快落实指导意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自治区全力支持试验区建设。

这距离试验区构想的提出仅一年多时间,试验区落地建设的步伐已在不断加速中。

改革创新“吃螃蟹”开荒拓土绘蓝图

2013年1月8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通过广东、广西两省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随后,试验区建设便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试验区落地建设之旅真正开展起来。历经数年孕育、规划,2014年10月13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正式签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于次日举行了启动仪式,标志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式成立。两省区提出,在广东肇庆市、广西梧州市交界处,分别划出70平方公里、共140平方公里的区域,由两省区合作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根据有关规划,试验区实行优先规划、优先发展启动区、优先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优先”原则。起步之初,梧肇两市研究确定了10平方公里的启动区,选择在梧州市万秀区龙湖镇与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的交界处,大胆探索,破土建设起来。

吴伟国正是试验区梦想落地之旅的第一批造梦者。然而,当他与同事们来到建设地块,看到满山野蛮生长的荒草时,满腔激情的他们尝到了困难的滋味。没路,怎么进山?他们只能在荒山里深一步浅一步地摸索着前行,几次巡查下来,原本满是荒草的山头居然被他们走出来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当初,试验区举行启动仪式前,片区里连一条可以通车的道路也没有,为了确保启动仪式的顺利举行,我和同事们日夜施工,终于在这片山头上开辟出了一条道路来,我们都笑说自己就是‘开荒牛’。”

征地,是吴伟国在江南片区里的另一份重要工作,但想要从村民手中顺利征收土地却比想象中困难。“起初,村民都不相信这片荒山会能够有所发展,面对我们,他们多是半信半疑,这给我们征地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吴伟国说,征地工作一波三折,当初一家一户走访村民,说服他们的情景还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中。他回忆,为了消除村民们的疑虑,他们每天进村,挨家挨户与村民做思想工作,为他们解说、普及政策落实后将能享受的补偿与服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另一边日夜加紧施工,把建设进度摆在村民面前,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终,在吴伟国与同事们的努力,征地与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在频繁的来往中,他与大部分的村民也日渐熟络起来。

就在两广纷纷看好试验区前景的同时,也有专业人士未雨绸缪,思考试验区今后可能遇到的管理疑难。跨省区建设合作试验区,在国内尚属首创。利益如何分配?风险如何承担?管理上是“一个婆婆”还是“两个婆婆”?这些都成为两市共同关注的问题。

时任肇庆市市长郭峰在与梧州领导会面时,就曾热情回应:“试验区的建设对肇庆加快建设成为广东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就试验区共管中双方之间协调、沟通,决策机制和管理机构等问题,提出了与梧州方面不谋而合的看法。为了共建共享,两市倾注大量心血,经多次商议决定,试验区实行“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东西部及两广政策叠加、择优选用、先行先试”等特别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现有行政区划与跨区域、跨流域共同管理的关系,建立两省区联席会议、肇梧市长联席会议、试验区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等四层管理运营架构,夯实和完善了试验区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

就在一众“粤桂人”埋头在这片山头,开山、挖土、铺路、建桥……努力将试验区从构想变成实践之时,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传来,令各界为之振奋。2013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调研时表示,原则同意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试验区由此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2014年,国务院国函〔2014〕87号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试验区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的独立章节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试验区作为独立章节列入规划。

大园桥连接两广,成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经济发展的纽带。

作为试验区的亲身参与者、亲力推动者,梧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感触颇深:“粤桂合作,跨省际跨流域,前无先例。”试验区既要用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又要为区域合作提供示范,建立完善各种不同层面的机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面对原本重重的行政藩篱,试验区大刀阔斧,大力推动机制创新。广西出台了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及3个配套文件,赋予试验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粤桂两省区金融办指导试验区实施设立产业基金、创业基金130多亿元;广东省科技厅、商务厅分别将试验区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粤西北地区招商示范平台;广西国土厅出台试验区工业用地改革实施细则,确立“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土地政策……粤桂两地的有力支持,化为试验区发展的强劲动力,使试验区实现了开放合作、开发模式、金融改革、要素改革等机制创新,土地、电力、行政审批、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试验区建设不断加速。

“粤桂精神”聚力量敢教荒山换新貌

走进如今的试验区江南片区内,机械轰鸣,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过去的荒山野地已被平坦笔直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厂房取而代之。

在江南片区的基础建设现场,该片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建设部副部长邓林海正在指挥施工。“一年多前从岑溪来到试验区,几乎天天在工地上,‘白领’成了‘灰领’。”他打趣地说。看似轻松的语气背后,其实是难以想象的重担与工作强度——“每天8时到达建设现场,同时监理10多个施工单位,中午简单吃过午饭,有时来不及小憩便回到工地继续拼。晚上还要与其他同事轮流值班,一个星期2天晚上,凌晨开车把工地巡一遍,察看施工进度,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处理问题。”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邓林海却已当平常:“在试验区,人人都一样,我们把这叫做‘粤桂精神’。”

看着一条条道路贯通、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邓林海掩盖不住脸上的自豪与满足,但他坦言这并不简单:“江南片区作为试验区的主战场,建设任务迫在眉睫,然而这里的地形地基非常复杂,对基础处理的要求十分高,我们多次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把脉,制定出经济可行的处理办法。”看着片区昔日的荒山野岭变作约6000亩的平地,邓林海心中满是感慨:“看着蓝图变成了实物,感到很充实。”

土地平整了,基础建设到一定程度,下一步的关键是招商,吸引企业进驻。尽管不同于工地的扬尘而起,但招商同样是一个战场。作为试验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90后”陈卓研见证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蝶变。三年多前,她从一家私企保管员变成试验区的一名招商员。如今,她已从招商“零经验”的新手迅速蜕变为众人眼中的招商“辣姐”,她和她的招商团队更是在引进多个重大项目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我经历过最难攻关的就是粤创裸眼3D项目。”陈卓研说,当初企业负责人对来试验区投资有疑虑,迟迟没能下决定,于是她便和同事三番五次到该企业深圳总部,一次次介绍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政务环境,用真诚和热情打动企业家,最终决定入驻试验区。“当初向客商介绍试验区的情况时,随手指去,处处皆是荒山。”回想起试验区起步之初,陈卓研仍记忆犹新,如今,她站在试验区南山公园景观台,指着山下江南片区各项目为客商娓娓道来。“现在地平了、路通了、项目立起来了,试验区从零到有,一天一个模样,大家对发展充满信心。”这两年接待的客商越来越多,每一次向他们介绍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发展,陈卓研心中都豪情满满。

正是这种“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大批奋战在一线的“粤桂人”启动“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不断刷新“粤桂速度”。而在这种精神感召下,试验区稳步启航,一些知名企业瞄准商机率先行动,纷纷“抢滩登陆”,以期在这个“政策洼地”喝到“头啖汤”,分得“一杯羹”。比亚迪新能源、微软(中国)公司等知名企业已在试验区“安营扎寨”,国光、丰歌等企业纷纷把总部基地迁入试验区。

2015年至2016年,试验区扬帆起航,产业项目大步推进,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江南片区搭建了梧州综合保税区、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以及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江北片区建设了食品医药产业园、林产林化产业园、枫大物流产业园、孕婴童产业园等一大批发展平台。试验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道路、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建设,为产业项目有序引入“筑巢暖窝”。

同时,试验区作为东西部合作示范区的效果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加速对接,广佛肇梧高速公路、西江干流3000吨级航道加快建设,水路、铁路、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多种综合交通方式加快衔接,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产业联动加速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协同打造平台经济、全产业链经济和总部经济,国光电子产业园、珠澳产业合作园等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构建,形成东西部“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新格局,试验区也迅速成为桂东粤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政策叠加集产业再造一个“新梧州”

不久前,试验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9个项目实现开(竣)工,掀起试验区百日攻坚行动项目建设新高潮。当天开工的项目中,国光电子产业园一期项目颇受期待。“可以说,国光项目是我们攻坚任务的重中之重,这一项目能够顺利落户江南片区,作为龙头企业将有力地带动其他下游企业入驻试验区,延长生产链。”提到这一项目,试验区江南片区的工程部负责人陈勇坚语气中满怀期待,却也倍感压力。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双重考验,试验区针对该项目成立了由试验区主要领导组成的国光项目十人攻坚小组临时指挥部,各人分工轮流值班,及时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监督施工进度。

近日,在国光电子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现场,各种施工机械来回运转,机声隆隆,开足马力开挖石方。就在该项目地块旁的山丘上,一栋临时搭起的板房,里面一张双层架床,两床棉被,一张办公桌,就是临时指挥部的值班配备。作为攻坚小组中的一员,陈勇坚在这里已值守了多个日夜:“将指挥部设在这,站在山顶就能对项目进展一览无遗。”在他的手机微信里,还有一个攻坚小组的微信群,每天从早晨六时到次日凌晨,群里每隔一会就有新的信息刷屏,大家在群上及时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工作进展,相互激励,这种抱团作战的例子在试验区不胜枚举。

“梧州的投资环境、服务企业的措施及政策优势等,为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分。”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明深切体会到试验区改革创新的“粤桂力量”。源植广州的国光电器为何“投奔”试验区做如此大手笔投资,郝旭明坦言,这正源于正在加快建设的试验区强大的“虹吸”效应:“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试验区的资源与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利用发达地区的市场、技术优势,形成‘前方+后方’的阵营,助力企业走得更远。”

除此之外,北斗导航产业园、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大华智慧信息、台湾科技产业研发中心、中盟产业园·粤桂中小企业园等项目同样进展顺利。高新企业纷至沓来,看中的正是这里特殊的地理和政策优势。作为中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合作试验区,截至今年10月底,试验区入园重点企业达到320家,新注册企业196家,2017年新增注册企业94家。今年以来,试验区引进项目29个,总额达459.1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2个,合同金额116.1亿元;框架协议项目7个,协议金额343亿元。目前试验区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林产林化等产业集群,试验区区位和政策带来的“王牌”效应初显。

坐落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广西航天北斗新能源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投产。

这一组组喜人的经济数据正是试验区招商引资后劲十足的体现。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创新,试验区已然成为国家区域合作战略的重要实践。启动三年来,打破粤桂行政区划藩篱,着力构建核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跨省际、跨流域合作特色的“粤桂方案”,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同时,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线各市围绕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个领域取得合作成果。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梧州高度重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先后与广州、佛山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广西首个与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四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城市,并与肇庆共同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在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引领试验区实现新发展。作为打造成为对东盟和粤港澳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试验区在形成自身独特的品牌特色,迅速增强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助推梧州国内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初步显现,在参与“一带一路”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梧州具备更加优越的条件和发展基础。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未来,不止于此。“试验区需找准历史定位,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产业与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新区。”在徐文伟的描述中,试验区的明天更加清晰。下一步试验区将进一步开放合作,共同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把试验区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根据有关规划,试验区的发展将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规模、十年大发展”的目标逐步推进。到203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全面完成,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梧州市。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2015年

举行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通航仪式,三线、四线船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单级船闸。

召开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理机构成立会议。

贵(港)梧(州)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藤县收费站举行。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等机构联合发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六堡茶品牌价值13.82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31位、黑茶类第3位。

●2016年

岑溪古典鸡、藤县江口荔枝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市本级成立茶产业办公室和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苍梧县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魅力茶乡”。

梧州市赤水铁路专用线货运列车首发仪式在赤水站站场举行。赤水铁路专用线自益湛铁路孔良站北端引出,衔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是梧州市新增一条从港口到全国铁路网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

苍海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2017年

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广西再添一条通粤出海的快捷大通道,梧州前往广东茂名、湛江等地的车程缩短至三小时左右。

西江三桥实行全线通车试运行。

(报综)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龙圩区法院大坡法庭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多元服务
· 龙圩区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成功调结
· 蒙山县去冬今春低产改造桑园面积约2000亩
·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黄金珠宝市场专项检查
· 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
· 万秀区多举措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 2024梧州半程马拉松呈现三大亮点
宝巾花盛开
修剪绿化植物
老旧小区改造初展容 ...
梧州市欢庆广西三月 ...
粤桂青少年在梧参加 ...
持续推广志愿服务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