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1月16日,在梧州市新兴小学,老师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同学们上课。 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摄 西江都市报记者 蒙敏莹 “我看到小朋友们了,大家好,来跟我挥挥手。”近日,扬州交通广播电台主播小艾老师“出现”在位于长洲区倒水镇的大同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儿童哲学公益课。虽然小艾老师远在千里之外,只是通过互联网为同学们上网络直播课,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积极地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网络直播课程已经覆盖长洲区各所学校。今年,长洲区积极推行“互联网+教育”计划(以下简称“互+教育”计划),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一步。 长洲区目前共有29所农村学校,近几年随迁子女大量入学,农村学校的师资“捉襟见肘”,图、音、体专职教师缺乏,成了长洲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长洲区在今年9月份开展了互联网教育。”长洲区教育局电教办主任苏志宁说,城区29所农村中小学都开设了网络直播课程,此举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城区乃至发达城市的优质教育。 借助“互+教育”计划,长洲区农村小学“补足”了师资,课程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互+教育”计划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堂引进了夏加儿美术、微笑音乐、网络素养等课程,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课程表。 “在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堂的外教课上,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英语语调、语速得到很大提升,我也吸收了对方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大同小学的教师岑丽霞表示。 新兴小学三年级学生邓开心说:“在众多互联网课程中,我最喜欢音乐舞蹈课。”她回忆,前不久他们班级通过互联网课堂,与长洲区多所小学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音乐课《赛马》,她觉得有趣极了。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能把互联网教育带回家。对重点、难点课程,学生家长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与孩子一起复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互联网教育。”苏志宁表示,长洲区将继续加强统筹,培养更多网络教师,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长洲区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