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李玉莹)12月11日,记者从梧州市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院门诊输液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10月1日起,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实施规范门诊输液以来,已取得预期成效。12月1日起,各县(市、区)的二级医疗机构也启动全面停止开展除儿科门诊、急诊科和其他特殊病情外的门诊静脉用药。截至目前,市直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规范门诊输液以来,未收到群众投诉。 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食药监、科协三部门发布了《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明确用药十大原则,其中一项就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据悉,过量输液会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不合理注射抗生素还会引发细菌耐药,增加治疗难度等。 据介绍,有24种内科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等;18种外科疾病,如体表肿块切除术后、轻度软组织挫伤;7种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阴道炎等;3种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无明显呕吐者等均是不需要输液的。而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人体器官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须紧急处理时,才需要输液,如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等情况。 今年10月1日起,本市市直共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通知要求取消了普通门诊输液,除儿科门诊、急诊科和其他特殊病情外。这1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市工人医院、人民医院、红会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等。 据统计,10月份,本市二级以上9家医院门诊人次1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和上个月相比,分别下降10.6%和12.9%;接受输液人次1.3万人次,同比下降3成,其中成人减少41%,儿童减少15%。数据表明,医院门诊人次尤其是有输液需求的病人开始出现分流,且能够认真执行合理诊疗规范,做到能不输液的尽量不输液。 从12月1日起,本市各县(市、区)的12家二级医疗机构也启动取消普通门诊输液,除儿科门诊、急诊科和其他特殊病情外。这12家二级医疗机构包括龙圩区中医医院、岑溪市人民医院、藤县人民医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