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苏云燕)今年以来,我市劳动监察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用人单位负责人约谈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平台建设,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保护。 市劳动监察部门采取交叉执法的工作方法,即劳动监察案件所在辖区为主办监察员,另一辖区的劳动监察员作为协办监察员,增强劳动监察员之间的协同力,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确保办理劳动监察案件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各劳动监察部门建立起用人单位负责人约谈机制,对2016年、2017年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施工方、劳务公司,或发生拖欠职工工资人数较多的企业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集中约谈,并对管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开展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年度书面审查,持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公司、职业中介劳务机构等专项检查。市住建委、市人社部门等部门联合,加大项目用工检查巡查力度,督促建筑工地与进城务工人员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建筑单位及建筑工程项目150多个,涉及劳动者592人次,已对21户职业中介劳务机构及32户建筑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共涉及劳动者7816人次。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平台项目建设。该项目将施工现场进行数字化、智慧化的管理,已初步启动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实名制,基本实现工地视频监控,并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和退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