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祝琳)在“互联网+”发展大潮的引领下,一批具有梧州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逐渐壮大,借助互联网平台把龟苓膏、六堡茶等梧州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藤县、苍梧、蒙山、龙圩等县(区)也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激活了网络消费市场,成为梧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此外,依托“壮族三月三”、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梧州宝石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对梧州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创新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来梧观光体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兴未艾…… 今年,我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全市第三产业保持良性快速发展。据初步预测,1至11月全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9.5%;预计全年三产完成增加值419亿元,增速10%左右,对促进全市经济稳增长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均保持增长态势,部分产业增速较快。在1至11月的各项统计指标中,电信业务总量25.8亿元,同比增长43.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2%;163家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7.11亿元,同比增长22.6%;公路客货运周转量54.4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0%;水上客货运周转量62.9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在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中,第三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快速提升并稳居投资主体地位,1至10月三产对投资的贡献率达到58.0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个百分点。 为促进三产提速发展,我市相关部门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三产企业入库和年营业收入超亿元服务业企业的帮扶,加快推动农村电商、市商贸物流园、中恒医药物流园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三产已入库企业共44家,其中限上零售业入库22家,规上其它服务业(卫生业)入库1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入库(商务服务业、修理业和劳务派遣公司)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入库17家。目前,第一批申请年度入库企业(大个体)153家,其中规上限上批发业11家、零售业50家、住宿业16家、餐饮业43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5家,规上其他服务业18家,预计第二批年度入库后,全年三产入库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将进一步增强三产发展后劲。 市三产办相关人士分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第三产业有了较大提升,但内部结构不平稳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行业占比偏低、增速趋缓,并且产业整体灵活度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现代化水平低。因此,结合“百日攻坚”行动,相关部门将继续落实好我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针对性更强、更精准的产业政策,并加强与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对接,继续抓好对重点企业发展的跟踪,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在年底前入库,确保完成全年三产发展各项目标,同时做好2018年三产项目的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