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 近年来,我市着力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有力支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市经确认新增耕地2940.70公顷,基本保障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需求;完成旱改水目标任务400.80公顷,率先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017年前应完成的提质改造任务量。同时,我市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获得自治区肯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市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耕地占补平衡瓶颈问题尤其突出。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我市强化政府耕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的主体责任,明确各县(市、区)政府是耕地占补平衡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通过实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一批城镇周边优质耕地上的建设项目实施转移,加强了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我市在全区率先建立表土剥离工作规范,做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保护和利用好难以再生的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同时,我市提出了利用低效残次林开垦耕地的思路,拓宽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并在全区率先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增减挂钩,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