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交警部门统计,自2014年6月至2017年年底,梧州市已上牌的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已达到12300多辆,此外还有部分尚未正式上牌的电动车,全市电动车保有量正在增大。在梧州市区范围内,基数如此庞大的电动车如何停放和充电? 近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小区和住宅区,关注电动车停放及充电的问题。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雨燕 文并摄 部分高层小区设置集中充电点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大部分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内,例如丽港华府小区、御山帝景小区,设置有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并有值班人员巡查。 丽港华府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内,小区每栋住宅楼都有对应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值班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巡逻查看。丽港华府地下停车场的保安黄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下旬开始,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有所增加,为了方便居民停放、充电,小区停车场早已设置了专门的电动车停放及充电区域。“目前,小区内的电动车位比较充足,所以小区内未出现居民自行拉线充电的情况。”黄先生说。 
丽港华府小区设置的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贴有明显标识。 丽港华府的业主孙女士也告诉记者,小区物业方面规定,居民不允许通过电梯将电动车抬上楼,此举是为了避免居民在楼内过道充电,从而产生消防安全隐患。 老旧小区住户私拉电线充电 而在部分无物业管理的住宅区,住户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楼梯出口,从家里窗口拉根电线下来充电的现象则较为常见。 记者在三云路一带部分住宅楼走访时留意到,在部分住宅楼前,随处可见正在充电的电动车,而电源线就来自于楼上某户居民家。在上三云路鹤山洲住宅小区一栋住宅楼前,有的电线和插座就挂在一楼水管上,有的直接从四五楼的窗户“空降”电线、插座下来给电动车充电。该处住宅楼的值班室内,有一名保安人员正在值班。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会检查住宅楼电动车充电情况时,该名保安表示“不清楚”。 
市内一小区住宅楼前,住户从家中私拉电线下来给电动车充电。 市民黄敏家住富民一带,她家附近虽然有停车棚,但没有可供电动车充电的场所及插座。黄小姐说,她有段时间也从家中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但充电线数次被老鼠咬烂,她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安全。 在路边停车棚充电存安全隐患 据了解,部分搭建在住宅区周边的停车棚,设有集中给电动车充电的区域,但电源往往是从楼房内拉线路接通的,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蝶山一路怡景市场一带住宅区周边有一个停车棚。该车棚的管理人员梁阿姨告诉记者,目前车棚内车位紧俏,可以租用的车位只剩两三个,部分在附近工作的市民也会到车棚给车辆充电,每次充电需缴费两元。梁阿姨说,为了保证安全,停车棚内设置了专门的充电区域,只有充电的车辆可以开进充电区域。 但记者观察到,停车棚充电区域内的电线比较杂乱,多条不同的线路交叉,一个个插排垂在空中,一部分电线是从停车棚楼上的窗口拉出来的,还有部分电线是从梁阿姨值班的小房间内拉出来的。 
蝶山一路怡景市场周边一个住宅区的停车棚内,一个个插排垂吊在空中。 消防部门将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不久前,公安部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应当将电动车停放在安全地点,充电时应该确保安全。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该通告所称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 在采访中,一些小区停车场的保安人员表示,他们对新下发的通告内容也有所了解,所以在工作中加强了对电动车充电点的巡逻。而部分私人停车棚的管理人员则称,他们对通告内容不太了解,但停车棚内安装有摄像头,会实时监控停车棚内电动车的充电情况。 就此,梧州市消防部门表示,他们将于近段时间逐步向市区内各家物业服务企业(或承担相应职能的单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届时,消防部门会要求管理方落实停放充电电动车的管理责任,在禁停、禁充区域张贴醒目标识;按规定集中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并落实专人看守等。 采访中,不少老旧小区住户坦言,私拉电线也是无奈之举,希望有关部门能在一些没有物业管理、没有专门充电处的住宅区建设集中充电区,小区方面再聘请值班人员看守,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增加了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