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梁婷)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宜居乡村”产业富民专项活动,2017年~2018年“五个一”目标任务完成率已超过九成,大部分行政村制定了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培育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 ——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去年全市共投入1.174亿元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立体种养、生态养殖、林下经济、创办企业、物流服务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94个,其中万秀区夏郢镇平安村等5个村通过竞争立项各获自治区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39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三品”提升取得新成效。去年,全市富硒水稻播种面积达3.5万亩,新建3个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稻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5%,市政府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协议,引进袁隆平院士研发的超级杂交稻良种组合,种粮效益不断提高,有50家企业(合作社)的61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生态种养效益持续提升。我市蜜蜂产业发展加快,初步形成以蒙山县为主要养殖基地、以万秀区为主要加工基地的特色养蜂产业,去年全市蜂蜜产量3700多吨,拥有蜂群总数、出口备案养蜂场均排全区第一,并获得中国蜂产品协会授予“中国鸭脚木蜜之乡”称号。此外,各地发展林下经济471万亩,惠及林农129万人,全年完成产值67.9亿元。 ——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通过落实奖励、补助等形式,我市扶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去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2220家,发展以土地入股经营性质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14家,新增注册家庭农场83家,家庭农场累计达385家,新评定34个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旅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其中“苍松”六堡茶厂茶园、蒙山县新圩古定村古皮“橙柿”亲情谷、仙人湖生态旅游区、阳光生态园获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定。目前,全市农家乐231家,休闲农业观光农庄(园区)23个,近6800人通过旅游业增收脱贫。 |